医药市场进中求稳 两个终端表现活跃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20:47:47
在变数颇多的2004年中国医药市场里,对2005年来一次大彩排显得极其艰难。但就全球而言,各大经济研究机构从未放弃一个公众给予强烈期待的机会--预测未来。尽管他们可能会反复变换自己的预测,但这恰恰又被公众认为是有勇气和负责任的表现。总之,我们需要一种值得信赖的声音来引导我们的去向,有这样一种声音的环绕,就算我们孤独地行走也显得充满底气。
由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以下称南方所)主办的每年一届的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总是选择在金秋的收获时节举行。照例,他们对来年的医药经济作出了大胆的预测,南方所“三剑客”--所长林建宁、副所长陶剑虹、黄泽笾理所当然地成为年会的明星,他们充满激情地向来自全国的医药企业代表们讲述着那些尚未发生的动人故事。然后你会看到在他们每个人的报告结束之后,一群人举着U盘拥向电脑工作人员,要求下载他们报告的电子版。休 闲 居 编 辑
进中求稳
林建宁对最近国家在宏观调控中就市场的成长性表述为“进中求稳”而非“稳中求进”给予饱满的热情。他的理解是前者显得更积极、主动,而后者的表述有保守的嫌疑。作为受宏观经济影响颇大的产业经济,在他的眼里,2005年医药市场增长的主旋律不会改变,并且增幅会高于2004年。
同时呈现的市场特点有:经济效益仍然不佳,两极分化加剧;进出口贸易有新增长,出口遇到困难;医院零售两个终端活跃,产品结构变化加快;药价水平稳中有降,农村市场启动成为新亮点。
根据历史数据,并结合与我国医药市场关系最为密切的GDP、人口、医疗费用支出、药品进口金额、药品出口金额等因素分析,南方所"全国医药经济运行分析系统"运用回归法作出定量分析:在现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变的条件下,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可达5281亿元,同比增长17.46%;医药工业总产值现价4016亿元,同比增长15.54%;药品销售额达1961亿元,同比增长13.55%。
“如果有人问近几年对中国医药经济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政策法规的变化。”林建宁认为,13亿人口的市场增长是一个不变的主题,而产业发展进入规范化的时代,政策法规的变化将使市场竞争从无序走向有序。从长远看对产业是有利的,但近期的冲击却令业界深感痛楚。这些政策因素包括:药价改革、药品分类管理向前推进、医保扩容、医疗体制改革、放开商业批发领域、招标购药、农村药品市场的启动。
今年6月7日,包括阿莫西林在内的24类约400多个规格的抗生素开始降价,实行最新的最高零售限价,公布降价的24种药品为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品种,幅度为历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平均降幅约为35%,最高达58%,而总体降价金额大约35亿元左右。
4月初,国家发改委下文,2001年以来,“已过发明国专利保护期、且与仿制GMP药品差价超过规定幅度的原研制药品,其临时性零售价格执行期限至2004年8月31日,今年9月1日起需按重新核定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格执行”。按此推测,合资企业生产的已过专利期的原研制药品,降价幅度将在30%左右。但实际上9月1日仍未有新政策出台。
此同时,药品单独定价政策正逐步完善。其申请资格为所有企业,具体指标集中在质量、疗效、安全性上。
9月16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外界公布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2004年版)》,与2000版相比,中成药品种由415个增加到823个,增加了98%;西药品种由725增加到1031个,增加了42%。其中,外资药新进入较多,尤其是很多专利期内的新药。
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全国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1941万人,比去年底增加1039万人。今年1~9月,全国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68亿元,支出595亿元。
医保目录的变化以及覆盖面的扩大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拉动需求,促使医院用药增长;医院用药水平提高,结构调整;药价水平进一步下调。
在谈到加入WTO后,我国将于今年12月11日对外资正式开放医药分销市场所带来的影响时,林建宁这样描述,“与其谈论外资进入中国医药商业所带来的冲击,不如实事求是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国内相关政策的调整上来,后者已经在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这将促使全国医药大流通格局的形成。”
此外,农村“两网”建设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启动将让使农村市场成为新的热点。
两个终端的信心
2004年1~9月,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完成3316.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低于去年同期水平。药品销售额1234.67亿元,同比增长13.34%。工业企业利润总额213.76亿元,同比增长11.04%,不到去年增幅的一半。国家重点监测的医药行业23户国有重点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09.40亿元,同比增长14.70%,利润总额32.40亿元同比下降17%。预计2004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增长16.5%左右,约4496亿元;药品销售额约1727亿元,增长15.5%。
尽管医药工业的效益全面下滑,但医院、零售两个终端表现活跃。据16城市典型医院用药分析,2004年上半年医院用药同比增长32.23%,比2003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南方所零研系统数据显示,2003年零售药品市场增长17.06%,约为600亿元。今年上半年,排除非典后效应,零售市场的增长同样保持在17%左右。
零售市场的增长引起了外资企业的高度重视。德国默克2003年9月宣布启动其中国市场的OTC项目。罗氏将中国纳入OTC全球10大核心国家之一,计划今后5年在中国的OTC销售年增长50%,到2008年达到10亿元规模。今年2月,香港最大的OTC生产商乐信药业与美国雅来制药联手开拓国内OTC市场。4月,诺华公司整合旗下的“扶他林”系列品牌,标志着诺华将发力中国OTC市场。惠氏、德国马博士纷纷进驻中国OTC市场。
可以预见,未来中国OTC市场将出现一批新的大品牌。
(转摘自“中国药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