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眼:外企“挖人潮”考验人才战略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3-09-12 21:03:30
岁尾年初,一些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不约而同地公布了“挖人计划”,微软研究院的计划是,将研究人员从1500人扩充到5000人。而GOOGLE的新招聘计划根本不提人数,而是适合的人才,有多少要多少。
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中国要向创新型国家转型。而跨国公司的“挖人计划”,对于我们的创新人才战略,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随着中国开放的深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机构已经成为中国科技人才的主要流失去向。据不完全统计,全球500强已有400多家在华设立了研发机构。研发机构的规模越来越大,摩托罗拉雇用了1300人,通用电气雇用了1200人。一些不喜欢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的行业,如药厂,也把研发触角伸到了中国。过去的两年中,罗氏、葛兰素史克、诺和诺德都在中国设立了研发机构。
吸引外企在华设研发机构,一直是我们招商引资的重点。经过多年努力,中国已成为美日之后的第三大科研投资吸引国,每年吸引外国科研投资达480亿欧元。可是,它带来的人才流失也是惊人的,许多名牌院校最好的毕业生都被外企招去了,一些国内企业、科研机构的核心团队被一锅端走。按照我们的本意,是想通过技术和人才的溢出效应,带动国内的科技发展。但事实上,由于跨国公司严密的制度设计,“溢出”极其有限。
面对这种形势,必须建立有效的国家人才战略。首先,要针对我们人才流失的状况,建立起有效的人才吸引政策,让我们尽快进入一个流失人才回收期。从1978年以来,中国约有50多万留学生毕业后留在了国外。从1982年以来,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人员流失率高达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资企业。如何实现这些人才的回流,我们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制度安排。
其次,要从国家立法的角度,对科研经费予以保证。人才流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待遇。以欧盟为例,为遏制人才向美国流动,欧盟委员会2003年提出了一个吸引人才的计划,要求欧盟国家将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由GDP的1.9%提高到3%。这一措施的效果十分明显。
第三,面对不断发生的人才流失,我们要完善有关的法律制度,把人才流失的损失降到最小。由于许多技术人员是带着技术和成果被挖走的,结果形成一种令人扼腕的逆向技术扩散。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要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对重要岗位签订详细的保密协议,对于离职人员可以采取设立解密期,规定竞业禁止等方法,规避人才流失带来的技术损失。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