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了,夜长梦多?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6-08 13:52:41
>>>>>>>>提问“又”回家了…郑州的路太长,恐怕是一个人走不下去了,这个冬天越觉得寒冷…就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体温…
到家已经是晚上了,玩了一会,一个人躺在床上,想着那些人,那些事…慢慢的…
总感觉躺床上怎么能看到那么多人?而且都是好久都没见过的?啊!那躺在那的不是我自己么?床上怎么有血色?…
看到那些朋友都在我房间里,我喊他们怎么没人理我?… 休闲居 编 辑
听到有人再喊我的名字,我一直答应着,总感觉他们还是听不到,我是不是进到另一个世界了?我就把我的门推开了,我以为外边还是那么的冷,我穿的很薄却没有感觉到…难道我真的???
我就走啊走啊…我看到了我很想见的人…突然发现,我现在跟他们又再一个世界里了!…我又赶紧跑回家,看了看自己的身体,用手摸了一下,很凉,这才知道,原来我真的…
>>>>>>>>休闲养生网回答:
梦是自然界(动物及人类)在觉醒时被激起带有期望的但在觉醒时又未被实质的行动去满足后而平伏的情绪,隐喻的表达以解放大脑重新的去面对新的一天 - 乔.格里芬(Joe Griffin)在1993年美国的医学专家杂志(The Therapist)所发表的:梦的期望实现论.此理论自1993以来至今未成功的被推翻或受过实质的争议.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有四大梦的理论被发表过:
1. 综合激活理论-由哈佛大学的教授艾伦.霍布森(Allan Hobson)和他的同事罗伯特.麦卡利(Robert McCarley)所提出.
2. 愿望成真理论-由弗洛伊德(Freud)所发表.
3. 寄生连接论-由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和格雷米.米奇森(Graeme Mitchison)所提出.
4. 记忆巩固理论-由德国的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ottingen)的教授,格.奥埃利亚斯.姆勒(Georg Elias Muller)( 1850年至1934年),和他的学生,阿尔方士.皮尔策克(Alfons Pilzecker)所提出.
以上的四大理论都备受争议,不是被推翻就是大部分已被修订.目前最有认受性的理论是在1993美国的医学专家杂志(The Therapist)乔.格里芬(Joe Griffin)所发表的:期望实现论.
期望实现理论
梦是自然界(动物及人类)的解决情绪问题的一种方法.举例来说,压力是由于积累被激发的情绪未被释怀所造成的.梦的主要功能是把前一天未被释怀的被激发的情绪以隐喻的方式表现出来.透过做梦我们完成了情绪被激起和情绪得到释怀的循环以保持醒来时神经系统不再有未睡前所有的压力,让我们的本能完好无损.如果我们有正面的期望,我们会有快乐的梦,但是,当这个自然的生理系统超过了正常的负荷,做梦的过程就无法应付所有的负面的情绪的期望(例如一个人不停的在担忧),睡眠会失去平衡,梦会变得可悲,甚至于发恶梦,那样的话抑郁症有可能会悄悄的出现.而当神经系统超过了极端的负荷之后就会产生精神症状态,如精神分裂症等.
期望
所有的情绪都来自期望.当人一有了期望,自主觉醒系统就会产生一分为了得到那情绪被满足的必要的动力.只有当期望被实现时神经系统才会被平伏.如果这个‘激醒/平伏’的过程未在我们清醒时发生,它就会在梦中以隐喻的形式被表现出来.这是一个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来测试的科学观点,任何人都可以很容易地为自己进行测试而证实.如果我们的老板使我们感到愤怒,而我们表达了我们的愤怒,那份的愤怒会被消除.但是,如果我们压抑着愤怒,那份愤怒将会以隐喻的形式在梦中表现出来.我们往往要打压我们的感受的原因是,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的老板每次使我们感到愤怒时而如果我们每次都采取行动表达那份愤怒的话,那将会是灾难性的,因为我们会被解雇.因此,做梦是为了当动物的情绪被激起后所需要的一种能力来抑制那种情绪,以等到那份情绪不会做出伤害时才被平伏.
隐喻
我们的大脑不断的比较和对比被输入的资料和讯息问:“这是什么来的?” 它必需这样做,以便决定如何采取反应.这就是所谓的'隐喻模式的匹配',就是为什么在白天没被实现的期望,会在梦中以隐喻的形式,在“快速眼球移动”(RAPID EYE MOVEMENT简称REM)睡眠时表现出来.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大脑的压力不会被释放以应付明天新引起的的情绪.有很多很好的理由可以证实为什么所有的梦的内容均是隐喻性的,而并非直接有关每天的事件. 首先,在没有来自外面的环境的反馈,大脑无法产生“真实世界”的现实.所以,由于我们所有的感官在做梦时全都已关掉,大脑无法寻找外在的觉醒模式,它唯有透过内在的神经系统,利用对记忆有情绪和隐喻的共响并悬而未决的激发模式.这就是为什么梦时常都是怪异的,因为它提取我们的一生中的记忆和图像,即使那只不过是由前一天的被激活但未被采取实质行动来满足而平伏的情绪.因此,你在梦中所看到的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另一个人的隐喻的表达.其次,如果脑不使用隐喻性的表达,它会被迫创建虚假的情感的记忆,否则我们的记忆将会有间断的情况出现.如果脑采取行动为未被实现的觉醒时的期望而把那经验牢记在我们的记忆中的话,那只会为我们创造了虚假的记忆.
梦的期望实现理论概述
梦是我们进入昏睡最深时(REM)的状态,并有三个基本原则来理解:
1. 梦是觉醒时激起的期望,隐喻性的表达.
2. 只有会产生期望的并在觉醒时未被平伏的激发的情感会在睡眠状态中变成梦.
3. 梦是利用隐喻的方式来平伏已被激发但又未被实现的期望的情绪,以解放大脑重新的去面对新的一天.
如果时常发同样的梦就意味着你有一份很强烈的期望一直未被满足,所以经常在梦中以同样的隐喻方式表现出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