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压过高,适合做近视眼手术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6-03 12:48:11
>>>>>>>>提问我今年23岁,准备做近视眼激光手术.450度 但术前检查 眼压是27,应该是比较高的了吧,并且有白内障,好象是先天的 现在一点症状都没有,
我这样从原则上 应该不适合做近视眼手术吧?
望回答的全面点 谢谢了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
近视激光手术安全问题调查 在做近视激光手术的患者中,约占一成的患者需要“返工”。这个数据与英国《眼科学》杂志公布的10%的失败率基本一致。而在一些条件较差的医院,成功率甚至低于70%。那么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呢? 像魔术一样的手术 5月19日下午2点,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屈光专科。如同往常一样,30平方米的候诊室里挤满了患者。他们并不是普通的眼病患者,而是一群在医学上被称为屈光异常的人,近视、远视或者散光———入眼光线经过角膜和晶体的折射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在这里,准分子激光手术将重塑他们眼角膜的曲率。外科医生利用的是波长在紫外光谱内的一种不可见光,它可以非常精确地打断角膜细胞的分子键,使角膜组织汽化,而对其他组织不会产生丝毫热损伤。 手术室从下午1点正式开放,一直做到将近5点结束。记者看到,患者十几人一批,鱼贯而入,鱼贯而出。 尽管手术需要雕磨玉石般的精细技巧,但时间却是难以想象地简短。从眼部麻醉到结束,只需大约5分钟的时间。检查室的一位护士说,这个下午总共做了60例患者,“差不多每天都是这样,少的时候也有20-30人。” 候诊室的墙上,挂满了“患者须知”。一篇《目前广泛开展的准分子激光手术》介绍说,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三种术式中,适用范围最广、迄今被临床证实最为安全有效的是LASIK. 来自河北的近视患者刘晓明排在了这一天的最后一批。两天前,她专门从老家赶到北京同仁医院检查,在排除了各种手术禁忌症后,医生为她选择了LASIK.这次手术花费了她大半年的工资:一只眼4368元,加上手术前后的检查用药,总共在9500元左右。而如果是在老家做,至少可以节省3000元。 “我没敢在小医院做,最近不是说有很多做过这个手术的人都需要返工吗?”刚走出手术室的她说。 第二天,她发现看电视时已经不用戴眼镜了,电话里她欣喜不已,“真是像魔术一样,医生说我的视力能恢复到1.2.”但随即,她又开始对传闻担忧。 返工潮令人担忧 “返工潮”的消息首先来自上海。15年前,针对近视眼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K)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几年后,许多接受了这项手术的患者开始出现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导致视力回退。媒体说,在上海的一些三甲医院眼科,一年内重做手术的数量要超过600人,并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在北京,情形同样不容乐观。最近有报道说,在一些医院,“每月来做近视激光手术的人有1000多人,而同时做‘返工’手术的患者就有近百人”,约占患者总数的一成。 由此带来的疑问显而易见:虽然15年前兴起的 RK技术因其自身的缺陷早已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安全的PRK、LASEK或者LASIK,但在15年后这些技术会不会步 RK的后尘? 在早些时候,国际上也传来类似警告。去年12月15日,英国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公布题为《关于LASIK手术治疗屈光不正的指引》的报告指出,对广泛的使用来说,目前证据太少,还不足以表明这种手术方法的长期安全性,LASIK不应作为临床常规使用,不应该在不做进一步研究、不经批准的情况下纳入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在报告中,NICE还统计了四项临床数据,发现术后出现角膜瓣溶解、角膜瓣过薄、角膜瓣位置偏离等有关角膜瓣问题的发生率大约是4%,角膜烧灼感的发生率为5%,角膜组织增生的发生率约为2%。 《星期日泰晤士报》抢在NICE报告发布之前对此进行了报道,它还援引美国新泽西医学院的赫什(PeterS.Hersh)博士发表在《眼科学》上的论文数据,称此类手术的二次手术率为1/10,而不是许多广告中所说的1/1000.这篇报道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震惊,被称为“英国叫停准分子激光手术事件”。 随即,英国广播公司也做了跟进报道。NICE的介入医疗咨询委员会主席布鲁斯。坎贝尔教授在接受其采访时说,因为视力矫正可以通过戴眼镜或隐形眼镜这样安全的方式解决,因此任何对眼睛有风险的治疗方法如LASIK都需要特别关注。 坎贝尔教授还警告说,有少数人在接受LASIK手术后视力更差了,眼科专家正在关注这种手术可能的长期副作用。 不过,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显得更为客观,它还采访了多位临床医生,他们对NICE的报告普遍表示失望。 美国的眼科手术界同样反驳了NICE的报告。2004年,美国有120万例眼科激光手术,而英国只有10万例,USAeyes在其网站上讽刺说,如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真有那么高,首先发现的也应该是美国。 新的结论? 国内媒体的报道,再次引发公众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