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个月自然流产,B超后原因是'早孕不全流产',不知为什么?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3-13 08:18:15
>>>>>>>>提问怀孕期间很注意的,没有乱吃药,也没感染什么病,孩子就没了,想知道是怎么回事?
>>>>>>>>休闲养生网回答:
不论是自然流产或人工流产,流产后的调养对妇女而言非常重要!因为流产后,子宫、卵巢等也会经历复旧的过程,如果调养得宜,则身体状况能恢复得相当不错;如果不注重调养,则健康可能由此走下坡,严重的甚至会不孕,不可不慎!
每一个新生儿的诞生都是经历一连串的筛选考验,所存留下来幸运的「爱的结晶」。其实每一个精子与卵子的相遇,大约只有30﹪的受精机率,这些受精之中有23﹪左右,在临床上尚未证实有怀孕即流掉;另外虽有67﹪确认有怀孕,却仍有少部份于第一妊娠期自然流产,其它的在历经怀孕第一、第二妊娠期的过程,也有部份因为早产、胎儿异常、胎死腹中而无法存活至足月生下来,必须接受终止妊娠的处理。
【自然流产】
「自然流产」是指怀孕20周之前自然发生的流产,或是产下的胚胎或胎儿体重不足500公克(某些欧洲国家定义为低于1000克)称之。 休 闲 居 编 辑
80﹪以上的流产发生于怀孕的前12周(即前3个月),染色体异常占早期流产至少一半以上的因素。自然流产的风险也随着母亲胎次增多而相对上升;同样地,父母亲的年龄愈高,风险也较高。研究也发现,母亲在足月生产后3个月之内若受孕,自然流产的比率也较高。
自然流产的分类
由于临床上表现及处理原则不同,自然流产分成五类:
1. 先兆性流产:怀孕前期出现有少量阴道出血、下腹痛或下背痛,在经过适当的安胎治疗,仍可继续怀孕。
2. 不可避免性流产:若早期发生胎膜破裂,导致阴道有分泌物流出,在无出血及阵痛的情况下,可以积极地安胎治疗;但如果症状加剧,甚至出现发烧现象,则要考虑终止怀孕。
3. 不完全性流产:若胎盘组织无法随着胚胎完全排出,即残留在子宫,因为出血量会较多,故要紧急以真空吸引及搔刮手术来处理。
4. 过期流产:胚胎死掉却仍停留在子宫内数周之久,若怀孕已进入中期,发生胎死腹中过久,有可能会出现严重凝血障碍,需要立即采取流产处理。
5. 反复性流产:连续三次或以上的自然流产称之。
自然流产的后遗症及日后对怀孕的影响
面对这些流产的征候,其预后也关系到处理的原则,例如,若先兆性流产阴道出血加剧,且持续数天或数周,虽然研究显示并不会增加胎儿异常的机会,但往后的孕期当中,早产低体重儿及周产期死亡率却有增加的趋势。
此外,反复性流产的原因若排除是自体免疫抗体和子宫颈闭锁不全造成的,其再发生的机率并不是特别高。如果先前有生过活产的婴儿,出现重复流产的危险性是30﹪;相对地,不曾生过活产而且有至少一次自然流产,则发生再次流产的机率则上升至46﹪;对于有过三次或三次以上自然流产的妇女,在往后怀孕当中,早产、前置胎盘、胎位不正及胎儿异常的危险性较高。
流产后的调理
生理及心理的调适
如同足月生产一般,在怀孕前期与中期的流产或引产之后,子宫也会经历复旧的过程,包括子宫颈及阴道也会渐渐回复原来大小。但由于怀孕周数较少,几乎没有会阴伤口,恢复速度也比较快;对于骨盆底肌肉的压迫及膀胱尿道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但大于3个月以上的流产,会出现乳房持续肿胀、分泌乳汁的现象。
因为流产发生的原因不同,对产妇情绪及心理的调适与支持很重要,在休息调养身体及关注生理上变化的同时,也要兼顾心理及精神层面的照顾。
有效避孕或完善规划下一次怀孕
在了解流产对日后受孕的影响之后,若不考虑生育的妇女,要积极有效的避孕;若仍计划再怀孕的夫妻,可请医师就流产原因加以评估,是否需要接受治疗(例如子宫颈闭锁的手术缝合与自体免疫抗体的治疗等),再来规划下一次的怀孕。
流产后中医调养良方(吴明珠中医师提供)
不管是人工流产或自然流产,流产后调养对妇女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流产后,子宫、卵巢等生殖器管要恢复到正常状态,需要一段时间来进行适当的调养。如果调养得宜,则往后的身体状况不会差太多;相反的,如果不注重调养,则身体健康可能由此走下坡,常常会出现如腰酸、经痛、经前腹泻、白带多等经前症候群出现,或造成习惯性流产,甚至会严重到不易受孕!
因此,流产后的妇女可请中医师依母体的寒、热、虚、实来加以辨症调养,让各方面的副作用减到最低。一般建议如下:
1. 流产后,除了喝传统的生化汤4~5帖,来使子宫化瘀血、生新血之外,为预防流产后引起的经闭,有时会在调理后期,加用一些理气活血的药物。
2. 有时孕妇本来就有容易腰酸膝酸的情况,更要在此时加入一些补肾阳、调肾阴的药物。
3. 若妇女平时就常心情抑郁、心烦、易怒、失眠、月经不调,可适当服用一些疏理肝气的中药来调理。
4. 若月经量少、来时色黑或不畅的,更需要赶快调理,以免流产后,月经量更为减少,甚至影响日后受孕能力!
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早产和自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