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游戏上瘾还真的没药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2-03 13:35:31
>>>>>>>>提问简直是世界末日来了,人生的崩溃好失望.
休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网瘾也像毒瘾。人体内有一个“奖励系统”,这个系统的物质基础叫“多巴胺”,是一种类似肾上腺素的物质,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毒品就是通过这个系统提高人体“多巴胺”的分泌,破坏人体平衡系统。网络也是通过消耗“多巴胺”,扰乱平衡系统,造成网迷不断寻找提高体内“多巴胺”的成分,以至成瘾,形成迷恋网络的现象。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疾病。据了解,网络成瘾有如下几个特征,:对网络有很强的心理依赖,每天上网在3个小时以上,每周上网时间为40—80小时,离开网格就浑身不舒服,比如乏力,食欲不振等,如果家长阻拦其上网,比如把他锁在家里、不给他钱,他会通过各种手段逃跑、找钱去上网,因为上网就会有一种愉快的感觉心里有满足感。长时间上网会在大脑诸多神经元中制造“上网兴奋点”,这些兴奋点会使大脑对上网产生持续的兴奋,这种成瘾的病理与吸毒、赌博十分相似,也像吸毒、赌博一样很难戒断。
家庭药方:
一、温吞青蛙法:温吞青蛙,就是将一只青蛙放在水中,然后慢慢加热,青蛙会很舒服地在水中,一直到这只青蛙被煮熟为止。而当你将一只青蛙一下放入开水中,青蛙会立刻跳出水面逃逸。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较强的特点,最好采用这种方式对其进行教育。父母应该积极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沟通,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孩子以精神的关怀、理解。绝对不能责备和训斥,甚至采用极端方法。每天尽量耐心地陪孩子聊天,对孩子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毫不吝啬地表扬和鼓励,尽可能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二、移花接木法:青少年求知欲强,对新事物大多是全身心地投入。所以,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转移孩子注意力,将求知欲引向正确的轨道。从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性出发,帮助其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培养高尚的情操,加强自控力。注意其兴趣、爱好,让他在课余参加兴趣辅导班、带着他参加体育活动,让他尽可能远离网友和网络,把时间和精力逐渐转移到积极健康的活动中来,并且还要注意平时多收集一些积极向面的例子引导他,并要尊重孩子的认知。如有条件,还可以常带孩子外出旅游度假等。以此来消除与孩子间的隔阂,满足孩子对精神之爱的要求,减少孩子上网的欲望。
二、趋利避害法
黄色网站也是使青少年迷恋上网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充满了对性的渴望欲和神秘感,但在家庭和学校又得不到正确的教育。常常导致其性苦闷,借助黄色网站宣泄。因此家长应开展正常的性知识教育,淡化孩子们对性的神秘感,消除性苦闷。对此家长可通过适当方式进行一些性知识的教育讲解,大胆而不避讳,往往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避重就轻法:对孩子上网,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与干预,对于孩子上网寻求健康有益的内容应给予满足,以利于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建立沟通渠道。如果上网时间过长、上网次数过频、上不健康的网站,家长就应该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制止。这种方法是很容易让青少年接受的,也不会诱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上网成瘾的原因很复杂,临床上,对于网络依赖严重者,需要采用生物(医学)治疗。什么叫“成瘾”?就是成瘾者对精神活性物质的依赖。精神科医生对那些具有与成瘾行为相似的表现,也称为“成瘾”。上网者,每当上网时,就产生愉悦的心理快感,因此反复追求上网,上网时间越来越长,越渴求这种身心愉悦感觉。这种渴求与任何成瘾一样,是一种精神依赖。针对那些对网瘾有严重依赖症的人,需要住院治疗,直接戒断。但是,突然停止上网,成瘾者比较痛苦,会出现戒断症状:失眠、多梦、呕吐、烦躁、抑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没有食欲,就像酒精或毒品依赖症者,突然戒断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一样,这是戒断后出现的正常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焦虑药物来控制。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蔺桂瑞教授认为,网瘾也是心理病理行为,对网络依赖较轻者,可以采用心理行为矫正治疗,即系统脱敏,系统脱敏治疗是心理治疗的常用手段。国外有一个电视节目《心理医生》,节目中医生给一位对猫有恐惧症的女士,采用心理“系统脱敏”治疗:这位女士开始连“猫”字都不能说,医生就让她把猫称为“J”,让她逐渐地发“猫”字的音,然后让她看图片上的猫,让她触摸一只可爱的玩具猫,再让她观察远距离的一只真猫,逐渐缩短与真猫的距离,最后直接让她用手抚摸一只真猫,在不知不觉中治好了该女士的恐猫症。对上网成瘾的孩子,也可以采用这种脱敏治疗方式,逐渐减少上网的次数和时间。如果孩子每天上网4个小时,家长开始采用心理脱敏治疗时的第一周,让孩子每天减少1个小时的上网时间,然后再逐渐地减少他上网的时间,最终可以达到与网络脱离的目的。
蔺教授认为,心理干预要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当他觉得你不是在教训他,而是在帮助他如何实现理想时,他就会信赖你,就会考虑你给他的建议,这样他才有可能觉悟,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