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麻疹新特点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22 08:45:50
我国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降低,麻疹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但是,由于人口流动增加,部分儿童麻疹疫苗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长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小规模流行时有发生,且表现出以下新特点。
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患麻疹者大多是8个月以内婴儿和7岁以上学龄儿童,成人亦有发病。这主要与人体初免时获得的免疫抗体质与量逐年下降有关,加之有些人7岁时遗漏了加强免疫,或既往免疫接种质量无保证及免疫失败等原因,成为易感者。休 闲 居 编 辑
轻型或非典型患者增多过去典型麻疹具有“烧三天、出(疹)三天、退三天”的特征,麻疹诊断比较容易。如今典型麻疹比较少见,皮疹以斑丘疹多见,亦可有疱疹、出血点样皮疹等其他形态皮疹。而发热、上呼吸道炎症及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常无麻疹黏膜斑。出疹顺序先从四肢出现,逐渐向胸背呈向心性发展,并发肺炎、脑炎者较少,这与多年来普种麻疹疫苗所形成的抗体水平有关。
成人麻疹增多接种麻疹疫苗后几乎都能获得保护,但麻疹病毒在制作疫苗过程中抗原性减弱,由它激发的免疫持久性比自然感染者差,滴度也较自然感染者低,到15岁以后,免疫力基本消失,若此时遇麻疹野毒株就会被感染发病。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有麻疹黏膜斑,半数患者皮疹有出血倾向,常伴有嗜睡等症状,但并发症较少,预后良好。
发病季节改变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发病季节,并每隔1~2年为一个小流行年,相隔4年就会有较大的流行,呈周期性发病。普种麻疹疫苗后,发病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这与春季以后,人群社会交往流动频繁,接触感染者几率上升有关。由于计划免疫工作的开展,多数儿童都获得免疫保护,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因而流行周期也随之消失。
少数人患第二次麻疹多见于发生第一次麻疹后的两年内,由于第一次出疹时,年龄较小或病初注射了丙种球蛋白或其他原因,未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而持久的免疫力,因而遇麻疹野毒株时,便会再次感染发病。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