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鸡疾病的预防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5-19 00:23:28
>>>>>>>>提问从小到达各种病
休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环颈雉俗称雉鸡、山鸡、野鸡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禽类,是目前特禽养殖业养殖数量最多的种类之一。现就环颈雉人工饲养中常见的几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做以下介绍:
(一)禽霍乱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一种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消化道感染为主要途径。
1症状:症状因流行时期不同而异。分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
最急性型:即在本病流行初期,此时细菌的毒力很强,雉鸡可以不显症状突然死亡。
急性型:病雉闭眼不动,羽毛蓬松,翅膀下垂,脸变青紫色,异常口渴,上呼吸道里有粘液积聚,有黄色或灰白色下痢,经1~2天死亡。
慢性型:病雉消瘦,精神沉郁,粘膜苍白,有的关节肿胀化脓,跛行,有的拖延几周以后死亡。
2治疗:药物治疗有明显效果。用0.5%~1%的磺胺噻唑或磺胺二甲基嘧啶拌料服用,1~2天后死亡能显著减少,3~4天后疫情基本稳定下来。青霉素2~3万单位/公斤,加上链霉素5万单位/公斤一起注射,日肌注2次,次日即可减少死亡,连注2天死亡停止。
3预防:可接种禽霍乱氧化铝甲醛菌苗,每只肌注0.5毫升,免疫期3~6个月,但免疫效果不理想。健康的雉可用抗菌素进行预防。病死的要深埋或焚烧。患病雉污染的场地、用具、圈舍要进行彻底消毒。
(二)新城疫 该病是一种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感染本病的主要途径。
1症状:该病突发性强,最急性病例看不出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时,体温升高,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缩颈低头,翅膀下垂,眼圈发紫,随之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嗉囊充满液体和气体,倒提起来,口流酸臭液体,常见下痢,后期可出现神经症状。
2预防:对于该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要按时接种新城疫疫苗。1~2周龄的雏雉应用新城疫Ⅱ系疫苗,10倍稀释,滴鼻防疫,秋季种群普遍进行1次接种新城疫Ⅰ系疫苗,以1000倍稀释,胸部肌注,幼雉0.3毫升,成雉0.6毫升。
(三)鸡痘 鸡痘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夏秋两季最易流行,主要是接触传染。
1症状:皮肤型主要是在皮肤和头部粘膜上形成痘疹。大约持续10天左右,而后逐渐从表皮部崩解而形成痂皮。最后痂皮脱落,形成一种灰白色斑痕。粘膜型又称白喉型,是在口腔咽喉粘膜上生成黄白色的小结节,继而结节增大融合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的假膜,因而病雉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随着病程进展,病雉眼睛肿胀、流脓、失明。混合型是皮肤和口腔粘膜症状同时发生,死亡率较高。
2治疗:该病目前无特效药物,只能用对症疗法,以减轻症状和防止并发症。如为皮肤型,将患部痘痂剥掉,涂5%碘酊或龙胆紫。对于粘膜型,则须将口腔和咽喉部的假膜烂斑用小刀剥离下来,伤口涂以碘甘油(5%碘酊20毫升,加甘油80毫升),剥下的假膜、烂斑不能随地乱丢,应收集烧毁,以免病毒传播。
3预防:应用汕系鸡痘弱毒疫苗接种,可以防止本病发生。接种方法为在翼下避开血管针刺接种,如接种处形成结痂,说明接种成功,免疫期2个月。雏雉接种1次,种雉接种60天后,须再接种1次。
(四)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又叫霉菌性肺炎,由烟曲霉菌引起,其孢子可通过空气传播,在潮湿季节容易发生此病,被污染的饲料、垫草等常是此病传染媒介。急性暴发常见于雏雉,特别是1个月龄内的雏雉对其特别敏感,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成雉仅是个别散发。
1症状:雏雉患病后精神沉郁,厌食嗜睡,呼吸次数猛增,伸颈张口呼吸,有时伴有下痢及鼻孔中流出脓性分泌物。有些病雉可发生眼炎,表现为在眼睑下形成黄色干酪样小球状物,有时角膜溃疡。
2治疗:对发病种群要及时找出发病原因,停止使用发霉饲料,更换发霉垫料,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药物治疗用制霉菌素,每只雏雉日用量4~5毫克,拌在饲料中喂给。病重者可适当增加药量,并直接灌服,连用3~5天。
3预防:潮湿季节可按每只每日2~3毫克的制菌霉素预防,用3天停2天,连续使用20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