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关于哈佛大学的资料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4-27 09:55:47
>>>>>>>>提问图片.来历........
休 闲 居 编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哈佛大学是一所享誉世界的美国私立综合性大学,坐落于马萨诸塞州剑桥,主要校园区位于波士顿以西数公里的查尔斯河沿岸,占地约154公顷。
哈佛大学创建于1636年,始称剑桥学院。后因在校工作的清教牧师约翰·哈佛将其全
部藏书和一半资产捐赠给这所学院,该校因此而改名为哈佛学院。学院1780年改为大学。19世纪初开设了神学院、法学院和医学院。
哈佛初创时期由教会主办。1865年,学校开始选举管理委员会。埃利奥特在1869年至1909年担任校长期间,将哈佛办成了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校。他采用选修制,使学生可以攻读感兴趣的专业。
哈佛大学现有法律、医学、商业、教育、神学、设计、牙医、文理、公共卫生、行政管理等门类的研究生院及2个本科生院,其法学院、医学院和商学院尤为有名。大学还拥有如国际事务研究中心、教育政策研究中心、环境设计研究中心等许多著名的研究中心及植物园、天文台、博物馆和50多个科学、工程、医学和考古实验室。哈佛大学图书馆是美国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达1000万册。哈佛大学自创办以来,为美国培养出了众多的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作家和学者,其中包括7位总统及数十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美国总统布什1975年获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自清末以来,有众多的中国学子前往哈佛大学就读,王安、贝聿铭是其中的佼佼者。(完)
世界第一学府——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
美国最早的私立大学之一。以培养研究生和从事科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前身为哈佛学院。1636年10月28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决定筹建一所象英国剑桥大学那样的高等学府。1638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正式开学,第一届学生共4名。1638年9月14日,牧师兼伊曼纽尔学院院长的J.哈佛病逝,他把一部分遗产和400余册图书捐赠给这所学校。1639年3月13日,马萨诸塞海湾殖民地议会通过决议,把这所学校命名为哈佛学院。在建校的最初一个半世纪中,学校体制主要仿照欧洲大学。1721年正式设立神学教授职位,1727年设立数学和自然科学教授职位,1780年设立医学教授职位。同年扩建成哈佛大学;1816年 成立神学院,1817年成立法学院,以后各学院相继在19世纪成立。 教育学院成立于1990年;1936年又成立了政治学院(1966年命名 为J.F。肯尼迪政治学院)。1966年以来,哈佛大学共设10个研究 生院,即文理、商业管理、设计、牙科医学、神学、教育、法学、医学、 公共卫生和肯尼迪政治学院;2个招收大学本科生的学院,即哈佛学院和拉德克利夫学院;并设继续教育办公室,专门负责暑期学 校、附设课程和终身学习中心。牙科医学、医学、公共卫生等3个 研究生院设立在波士顿,其余各学院均集中于剑桥。各学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历史上,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中共有六位曾当选为美国总统。他们是约翰·亚当斯(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拉瑟福德·海斯、西奥多·罗斯福、富兰克林·罗斯福(连任四届)和约翰·肯尼迪。哈佛大学的教授团中总共产生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Nobel Laureates )。
如今,哈佛大学已发展为拥有十个研究生院、四十多个系科、一百多个专业的大型院校。正式注册有18,000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13,000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工作的教职员工超过14,000人,包括超过2,000名的教授和讲师。 还有7,000多教员在所属的各个教学医院工作。
多年来,哈佛大学除了培养大量的美国学生外,还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大批留学生和访问学者。
它的总部位于历史文化名城波士顿的剑桥城,医学院和商学院位于波士顿市区。在剑桥城,与哈佛大学相邻的竟然是与之齐名、同是世界第一学府的麻省理工学院(MIT)。有趣的是,两大校园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
1986 年,哈佛大学隆重庆祝了350周年校庆。哈佛大学诞生于英国清教徒1620年移民到普利茅斯之后的第16年枣1636年(当时中国正值明朝末年),是遵照麻萨诸塞海湾殖民地最高法院的表决建立的。命名源于它的第一个捐资人约翰.哈佛枣一名年轻的牧师,1638年去世时,把他的图书馆和一半财产留给了新学校。由于清教徒中不少人出身于英国剑桥大学,他们就把哈佛大学所在的新镇命名为剑桥。最初学校仅有一名男教师和九名学生。
学校早年开设的课程以英国大学的模式为基础,但是在思想上与这个殖民拓荒地盛行的清教徒的哲学保持一致。尽管它早年的许多毕业生成为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聚居地的牧师,学校却从未正式加入过某一个特定的教派。一份出版于1643年的早期的小册子阐明了哈佛大学的存在:“促进知识并使之永存后代。”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