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视孩子性“问题”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10-18 22:54:24
2001年11月13日开幕的“北京市青春期性教育展”上,出现了“紧急避孕知识”等一向非常敏感的内容。据了解,类似内容面对中学生的各种公开宣传中,还是第一次出现。这无疑是一次进步,它意味着我们的领导者和教育者终于秉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正视事实、承认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勇于冲破某些心照不宣却未必科学的禁忌,向青少年进行正面的、科学的、健康的性知识和性观念的教育,以帮助他们健康、顺利地成长。
关于性对个人生活及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这些影响的道德评价,古今中外都有无尽的争论,而且很可能成为永恒的话题。因此,如果试图在对有关性的话题取得新的道德“共识”之后,再决定如何研究、讨论和解决性的“问题”,则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开始进行应该进行的讨论。正如如果我们总是因为某种约定俗成的禁忌,而不断地就该不该对中学生进行公开的性教育进行争论,我们就可能永远都不能开始这样的教育。那么我们就不妨从一个道德的“低调”立场出发,观察和思考一下,我们现在面临着什么问题?我们能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应该承认,对于青少年中存在着的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问题,只有和他们接触最多的家长、老师和部分研究者才最了解,别人没有资格妄下结论。但从目前家长、老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和焦灼来看,青少年中确实存在着这方面的问题,而且不容回避。而据媒体的报道,对青少年进行公开的性知识教育的最大阻力,恰恰主要来自教育部门和学生家长。有媒体报道,某中学在生理卫生课上进行性知识讲解,就曾招来学生家长的集体抗议,言辞激烈者甚至指责学校在“教唆”。从这些家长的激烈反应来看,学生们表现出的性方面的“问题”,已经严重地困扰着他们的家长,而他们对学校进行“抗议”的原因,可能是不希望在已经“防不胜防”的各种信息来源中,再添一条来自学校的渠道。
但是,如果学校和家长自认为自己最对学生负责,且最知道什么是对学生有益的教育,那么在其他渠道的信息已经变得防不胜防的条件下,还放弃甚至拒绝对青少年在这方面的教育,就意味着让他们与正确的教育隔绝,而任由他们受到那些不负责任的影响。
应该承认,在中国特定的历史传统和剧烈变化的现实之间,确实产生激烈的冲突,形成巨大的张力,“新一代”与“老传统”之间的尴尬就尤其明显。在这种情况下,身处“第一线”的家长和老师就格外为难——在他们都无所适从的时候,就更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因此,他们的敏感和相对的“保守”都有可以理解的现实原因。但是无论如何,拒绝面对只能回避问题,却绝不能解决问题。回避问题是自欺欺人,解决问题却需要勇气和智慧。现在,确实到了教育部门和家长一同拿出勇气和智慧来的时候了。
一次展览解决不了太多问题,但它是一个信号,证明社会各方有了一定的共识,开始正视并着手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