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四:心理教育隐忧多
人气:
44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06 07:10:08
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今呈现红火之势,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缺乏,设备简陋,加上一些人抱有旧观念对心理教育的误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在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在高校
休 闲居 编 辑
内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和心理专业人员。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他们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容易把心理教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来做。其实心理教育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解决学生人格发展问题,跟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不同,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我国高校以前一直都没有开设心理咨询专业的本科,北京师范大学今年才开始招收这一专业的本科生。据河北某高校一位资深心理老师介绍,在河北省高校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超过20个,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员还属于兼职,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力解决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所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具备可靠的硬件,在场地方面要有预约室、咨询室、测量室、团体训练室等,器材上要配备微机、读卡器、生物反馈仪、数码录音笔、闭路监控系统等。但在记者走访的几所高校中,没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完全符合上述要求。另外,记者还了解到,许多高校并没有在财政开支中列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使得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在资金上捉襟见肘。
一些心理专业人员还向记者反映,包括学校在内的少数有关部门领导仍在观念上对心理教育有偏见,或者对此不以为然,或者把思想政治工作跟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除此之外,专业心理人员的理念也有待发展,因为我国现在的心理教育理论多来源于欧美国家,有些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比如欧美心理教育强调非指导性原则,而中国人习惯从权威人士那里获得较明确的答案。如何将欧美理论本土化,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