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病因、症状及治疗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3-29 00:55:17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在一般人群中其终生患病率高达20%,女性与男性的比例约为5∶2。抑郁症具有复发的倾向,大约75%的抑郁症患者在发作后的10年中会有第2次发作。
抑郁症的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变化。其生物学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1神经递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平衡。2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异常,大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作用发生改变,即使摄入地塞米松,患者仍持续释放高浓度的可的松。海马是涉及学习和记忆功能的脑区,有研究显示,慢性应激和高可的松浓度与海马功能退化有关。3生物节律紊乱,如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4遗传易感性。休闲居 编 辑
虽然上述生物学异常说明了抑郁症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内源性疾病,但许多研究显示,外源性事件在抑郁症的触发上也起了一定作用,如抑郁症发病之前有超负荷的严重威胁性的生活事件;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发病前6个月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较高。说明慢性应激和不良生活时间对抑郁症的发生有影响。
此外,抑郁症常与焦虑重叠,62%~98%的抑郁症患者出现焦虑症状。而有无焦虑对估计抑郁症患者的预后和治疗转归很重要。在DSM-IV中重性抑郁症与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症状重叠,说明抑郁症与焦虑症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生物学异常。有人推断,5HT转运在抑郁症和焦虑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治疗方面,65%~80%的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后,症状有显著改善。目前临床上治疗抑郁症的多数药物是纠正肾上腺素能和五羟色胺能传递异常的。自从20世纪50年代丙米嗪问世以来,抗抑郁剂有了极大的发展。第一代抗抑郁剂有三环类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它们的确可以升高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在突触中的浓度。虽然这两种药在临床应用成功,但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使用。三环类作用于其他受体系统如组织胺或乙酰胆碱,导致镇静、低血压、视物模糊和口干。另外,三环类药物过量时可致生命危险。不可逆性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酪胺相互作用,可导致高血压危象。与这些药相比,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更安全耐受。除了抑郁症外,它还用来治疗其他可能是5HT传递紊乱的疾病,如强迫症、惊恐障碍等。
目前已经开发的新一代抗抑郁剂不止作用于5HT系统。万拉法新是双重受体再摄取抑制剂,而米氮平作用于各种靶受体。
与上述药物不同的是,达体朗可明显增加5HT的再摄取。由于半衰期短,达体朗需每天服用3次,但其抗抑郁效果与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相当。同时,达体朗可能有逆转应激对海马功能影响的作用。
作为抗抑郁剂,达体朗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法国Ausseau教授解释的假说如下:1某些抑郁障碍可能以5HT传递亢进为特征。25HT在摄取抑制机制可能不直接产生抗抑郁作用,可能存在SSRI和增强剂最终共同的作用机制。3抑郁症可能源于5HT机制的不稳定。
总之,抑郁发生的机制和抗抑郁治疗还有许多不解之迷,如临床上,抗抑郁剂效应的延迟明确显示即刻效应不是主要的作用机制。治疗获益应该是由于神经元的逐步适应性改变。有观点认为,导致β肾上腺受体和可的松5HT2A受体的敏感性下降是抗抑郁剂作用的先决条件。从目前的研究进展看,人们的注意焦点已经从受体转移到基因翻译因子和基因表达的变化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