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非典时期的羽毛球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3-20 14:20:44
自从“非典”袭来之后,人们开始关注自身健康,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其中打羽毛球者最甚。走在任何一条路上,都能看到挥拍上阵的人,一时间,羽毛球大有成为国球之势。但是,在看似轰轰烈烈的羽毛球全民运动的现象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忧,反映出一些问题。
锻炼不当伤己伤人 休 闲 居 编 辑
虽然打羽毛球的人多了,但是人们的意识还停留在活动活动的阶段,离真正意义上的运动概念还有一定距离。人们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打球的人在穿着上极不讲究,穿拖鞋的人大有人在,女士则有很多穿着裙子,看起来非常随便,似乎打羽毛球就是这么简单的一项体育运动。先不说这种穿着能否达到锻炼效果,仅从安全角度来讲也是不科学的,这样做很容易受伤。具有多年羽毛球教学经验的高天辉说,虽然打羽毛球很容易上手,低水平的交手对抗程度也不是很激烈,但是由于室外有风,球经常会改变方向,为了接到球经常会有瞬间的猛烈移动,如果穿着薄底鞋甚至拖鞋,脚踝、膝盖极易受伤,不但达不到锻炼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羽毛球因为场地限制少,可以因地制宜,楼前空地、花园甬道都可以开练,但是也有不少人在人行道甚至道路上打球,带来交通隐患。记者日前在北京市劲松一带看到一些街面小商户中的打工人员因为店前没有空地而在机动车自行车混行街道上打球,不仅对来往车辆的通行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自身安全也构成威胁。几天前记者看到一位老者在人行道上行走,一不留神被在人行道上打球的人挥拍打到头部,险些酿成伤害纠纷。因此我们还要提醒那些希望通过锻炼来强身健体的人们,在锻炼的时候注意安全。
羽球场地供不应求
从4月底所有室内场馆关闭的规定下发以后,憋坏了不少人,那些打惯了正规场地的羽毛球爱好者不得不想别的办法。上周末记者在陶然亭公园北门内看到,几个羽毛球爱好者利用公园地面上原有的羽毛球场地线,自己带来全套的羽毛球装备,安好了球网“招呼”起来。坐在一旁观战的孟先生对记者说,“非典”之前,他和几个朋友每个周末都要去打羽毛球,室内场馆关闭之后,把他们急得没着没落的,好不容易发现了这块宝地,公园一开门就来占地儿了。“室外场地有风,像我们这些打惯了室内场的人,一开始还真不适应。不过聊胜于无,而且户外场地在这个时候也显得格外珍贵,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
听说室内场馆不久之后就可以陆续开放,很多心急的开始往各个场馆打电话询问情况。场馆最多的朝阳区体育局每天接到几十个这样的电话,工作人员忙得不亦乐乎。
由众人纷纷上街打羽毛球而形成的热烈场面,记者想到这样一个问题:现有的羽毛球场地到底有多少?是否能满足群众的锻炼需求?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北京城八区作了一个粗略的调查,发现对外开放的羽毛球场地远远不能满足常年打羽毛球的爱好者的需求,更别说是应付近来风起云涌的羽毛球大潮了。
在北京西城、东城、崇文、宣武、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八个城区,体育主管部门所辖或者在体育主管部门挂号的羽毛球场地不足250块,最多只能同时接纳1000人打球,其中还包括一些学校设施。这些场馆平时虽然尚能够用,但是一到周末便从早到晚全部满员,使用率很高,想定一个场地都难,所以有些场地根本不接受预定,人到才有效。
室内场馆开放之后,势必会有更多的加入到锻炼大军中的体育爱好者涌入,届时现有的场馆该如何应付?这是一个值得体育主管部门考虑并应尽快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块蕴藏着巨大商机的市场。
一场“非典”在检验现有应急机制的同时,或许更应该成为改进现状的一剂强心针。
中国体育报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