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乙酸:与青霉素共荣衰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7:52:26
休 闲居 编 辑
2003年,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对苯乙酸的耗用率达82.16%。苯乙酸市场的阴晴,在很大程度上与青霉素工业盐的命运直接相关。
--市场吃紧,工艺仍不成熟
苯乙酸(phenylacetic acid)又名苯醋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主要用于青霉素G盐的生产,其次是在香料工业中用于合成苯乙酸乙酯、苄酯、异丁酯、甲酯以及苯乙酮等精细化学品和中间体。
在生产厂家及生产能力方面,我国现有苯乙酸生产厂家30多家,总生产能力约为4万吨/年,多数企业生产规模较小,最大的仅为年产5000吨,其他大多为年产一两千吨,甚至更少。河北诚信化工的产能为5000吨,属全国最大,其次为华北制药天津化工,年产能为4000吨。
目前,我国苯乙酸生产主要采用氰化钠法和羰基化法这两种工业生产方法。氰化钠法是国内比较传统和成熟的方法,该法反应条件温和,工艺过程简单,但生产成本较高,产品收率低,废水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处理困难,环保资金难以保障,因此,氢化钠法生产苯乙酸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被淘汰。由于技术所限,目前我国多数厂家仍采用此法。
羰基化法是以异氯苄和一氯化碳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一步合成苯乙酸的新工艺。由于在催化剂选择和回收上尚不完善,故目前该法的工业装置发展还不如氰化钠法。我国仅有4家企业采用此法生产:泰兴市德源精细化工、济宁中银电化公司、石家庄化工以及黑龙江绥化市化工。其中,只有泰兴市德源精细化工一家能够正常生产。
由于工艺等种种原因,虽然我国苯乙酸的总产能达4万吨/年,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市场一直比较紧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相关企业必须在羰基化法制备苯乙酸工艺方面加大努力。
--唯青霉素“马首是瞻”
目前,我国苯乙酸的消费构成大致为:医药(包括兽药)工业占91%、农药工业占4%、香料工业占3%、其他占2%。在医药工业里,青霉素系列产品的生产对苯乙酸的耗用率达82.16%(2003年数据),它的发展对苯乙酸的生产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我国苯乙酸生产正是随着青霉素工业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
国内需求方面,目前我国青霉素G盐的生产水平已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且由于我国所产的青霉素价格低、疗效好,其在国内抗生素类药物的重要地位难以动摇。近几年,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青霉素G盐及其下游产品发展迅速,苯乙酸的市场需求也随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
出口方面,由于发达国家劳动力昂贵、环保要求高等原因,很多国际大型医药公司都转向我国购买青霉素G盐及其相关产品,另外,印度等国由于气候恶劣等原因,也大多从我国购买青霉素G盐,我国青霉素G盐出口量的70%正是销往印度。青霉素G盐出口的大幅增长必然带动我国苯乙酸行业的快速发展。
苯乙酸市场的阴晴,在很大程度上与青霉素工业盐的命运直接挂钩。我国是青霉素的生产和出口大国,产量和出口量都在年年攀升,这无疑是给苯乙酸以莫大的动力;但随着青霉素工业的无序竞争日益加剧,价格连连走底,我国青霉素产品受国外市场保护势力打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再加上国内限价限售等政策的出台,青霉素生产企业似乎是如履薄冰,有着不少难言之痛。青霉素这一不甚明朗的前途,相信也会在苯乙酸市场上有所表现。
--出口将有大幅提升
苯乙酸一直是我国比较紧缺的产品,曾一度依赖进口。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等的不断提高,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还有少量出口。2003年我国苯乙酸及其盐类出口量为679吨,今年1~5月出口量为380吨。有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WTO,苯乙酸出口前景十分看好,未来几年内将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综上所述,我国苯乙酸总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2002年我国青霉素G盐的产量约为2.2万吨,按生产青霉素G盐对苯乙酸的消耗率为0.75~0.80吨/吨计算,约需苯乙酸1.75万吨。预计2006年国内苯乙酸总需求量将可达到3.14万吨,其中,生产青霉素系列产品就需耗用苯乙酸2.5万吨。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