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一季度中药材、中成药进出口分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14:52:59
2004年第1季度,我国中药材进口金额与上年同比增长五成多,中成药进口金额同比下降四成,但是,中药材与中成药的出口金额均增长缓慢。一、中药材:向印度进出口额同比长四倍。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进口中药材累计金额为2382.3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4.8%。西洋参仍然是进口金额最大的产品,累计金额达到749.5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5%,低于整体中药材进口增长速度。主要拉动中药材进口增长的产品是用作香料的植物及其某部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0%多,跃居第二位。植物产品制胶液及增稠剂的增长速度较慢,
只有9.8%,排在累计金额的第三位。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提前的中药材有甘草浸膏、虫胶、除虫植物、龟壳等,另外还有一些产品是去年同期没有进口的品种,但数量和金额都不大;比去年同期排名下降的品种有鹿茸、西洋参以外的人参等。加拿大是2004年1季度中药材进口的最大来源地,累计金额达到680多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美国位居第二,金额仅有加拿大的一半,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增长速度比前者高。与2003年同期相比,从印度进口中药材的增长势头明显,增长了4倍多,由去年同期的第9名跃居第3名。除了加拿大和美国外,我国中药材进口的其他来源主要集中在亚洲和周边国家、地区,如俄罗斯等。其排名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变化,泰国和印尼的增长比较明显,韩国下降幅度较大,但整个中药材进口原产地的格局与去年同期相比没有太大改变。从贸易方式上看,2004年第1季度与去年同期的不同点在于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取代一般贸易成为主要贸易方式,增长率为28%,占整体贸易方式的1/3;一般贸易的增长率仅为来料加工的一半;进料加工贸易仍稳居第3位,但增长了3倍多。在各海关进口中药材金额中,与2003年同期相比,宁波海关的中药材进口金额增长了2.5倍,由第2名升为第1名;拱北海关增长了3倍多,由去年同期的第7名上升为第2名;深圳海关则从第一的位置降到第三。2004年第1季度,我国中药材出口额达到8748.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9.2%。2004年第一季度出口中药材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未磨肉桂及肉桂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倍多,排名也由去年的第5名上升到第2名;西洋参的出口额略有增加,其他人参的出口额则大幅下降,共降低了36%。苦杏仁、蜂王浆、蜂王浆粉等产品的出口额基本保持稳定。从出口地区来看,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排名格局没有改变,亚洲仍然是我国中药材出口的主要目的地,金额占出口总金额的81.3%,出口额同比增长15.4%。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对欧洲的出口额在平稳中略有下降;对北美洲和非洲出口额下降;对大洋洲和拉丁美洲的出口额略有提升。香港地区、日本和韩国与去年同期一样仍居我国大陆中药材出口额排名三甲,这3个地区的出口金额之和占总出口金额的61%,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个百分点;与中药材进口一样,我国对印度出口中药材的金额也比去年同期有较大提高,增长了近4倍,说明在中药材方面,我国与印度的贸易升温。2004年第1季度,中药材出口的贸易方式基本格局与去年同期没有变化,一般贸易占居绝以主导地位,为总体的4/5强,同比增长10.2%。与2003年同期一样,中药材出口的海关中,天津、深圳和上海位居中药材出口额三甲,这3个海关出口金额占到总出口额的一半以上;处于第二梯队的是广州、大连和南宁。二、中成药:出口国家增多但金额少。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中成药进口额为1896.7万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0%。进口中成药的主要来源地排在前3名的为香港地区、日本和新加坡;德国、美国分别排在第4名和第5名。我国大陆中成药的主要进口来源为香港地区,占据整个进口金额的98%,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个百分点。但是从香港地区进口中成药的金额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7%。2004年第一季度,我国中成药出口额为2395.3万美元,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远低于整体出口水平。与中药材一样,我国中成药的主要出口地为亚洲,占总量的75%以上,这个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次分别为北美洲、欧洲、非洲、大洋洲、拉丁美洲。香港地区、日本和新加坡仍然是我国大陆中成药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美国、马来西亚和俄罗斯紧随其后。与去年同期相比,我国中成药出口的国家多了,但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数额都不大。
休 闲 居 编 辑
(转摘自“全国医药统计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