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王岐山在不久前召开的北京市卫生工作会议上说,北京将选择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和企业化改造,利用国有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有利时机,推进一批医疗机构率先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据悉,北京市将加快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思路,积极探索医疗卫生行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多种有效形式;研究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金、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发展股份制、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医疗机构。
事实上,近年来各路资本对医疗服务领域产生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政策一旦松动,医疗产业民营化的进程将大大快于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民营化进程。
据统计,2001年我国人均医疗消费为396元(47美元),而美国和加拿大的年人均医疗消费分别为4090美元和2095美元。差距之大,一方面说明中国医疗服务业的开放尚处于起步阶段;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我国医疗产业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截至2002年底,我国民营医院有将近1500家,中外合资合作医院超过200家。随着加入WTO后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医疗市场,外资将利用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进入中国医疗产业。目前我国的200多所中外合资医院中,北京就占近30家,如中美合资佳美口腔治疗中心、和睦佳妇儿医院、国际燕莎诊所、北京国际救援中心等。上海有中日合资厚诚口腔医院、中港合资凤凰医院等。
尽管医院的民营化改革尚在研讨阶段,但是由于在定点医疗机构认定上的所有制歧视会逐步打破,国内非营利性医院的垄断地位也将慢慢动摇,他们不仅要面对民营医院的竞争,还要面对国际医疗机构的直接挑战,只有迅速提高自己的规模、实力、水平,才能在竞争中生存,而缺少资本则是医院实现超常规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而营利性医院的扩张,也将对现有的医药工业、医疗产业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
统计分析显示,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数量上占了全部医疗机构总数的44.2%,但其拥有的床位数、医师数和护理人员数分别只占到总量的1.4%、9.4%和0.8%,2000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年门诊人次数占全部门诊人次数的7.7%。这表明目前营利性医疗机构数量虽多,但资源总量小,服务量也小。但是,预计一旦政策有所松动,医疗产业民营化的进程将大大快于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的民营化进程。
从中长期来看,民营医院由于起点高、分布广泛、机制灵活等特点,将对现有医院用药结构产生较大的冲击,不排除商业化运行后的民营医院占有一半以上医疗市场的可能。
目前,介入医疗服务产业的上市公司已有9家,另外,同仁堂、双环科技等公司也有介入医疗服务市场的计划。上市公司介入医疗服务产业将为医疗机构的发展提供资本支持。
医疗市场的扩容与市场化将加快医药行业的集约化进程,从而对现有用药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医院民营化对现有用药结构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总的趋势是,与国家医保改革的“低水平、广覆盖”互为补充,医疗服务市场化向纵深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药品回扣等不正之风,也将加快人们用药结构向理性方向推进。
从医药分销途径看,医保用药、OTC用药基本不受影响,而合资药厂的药品、中高端医疗设备与检测试剂将会有较大“分流”。
从治疗类别上看,中国与国际上的用药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同,一方面,抗感染药物占整个用药市场的比重过高,达27%,而世界平均水平只有15%。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该领域用药从市场销售数量上看将保持平稳或者略有增长;但从相对份额上看,未来几年将有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国内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现代“生活方式”病的药物比重仍不高,目前仅分别占药品市场的16%和2.7%,预期年增长速度会大于整个医药行业的增长,达到20%~30%,甚至更高。另外3大类用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用药中,预计呼吸系统用药市场开发较为彻底,继续增长空间接近于抗感染药物的水平,而消化系统与神经系统用药领域的增长空间将接近于心脑血管用药的高成长。
从治疗领域来看,预计心血管药物、中高端诊断试剂通过“分流”扩张最快,增长前景看好。预计最先受到影响的治疗领域是一些急性致命疾病慢性化后的康复治疗,例如肾脏透析市场(EPO、ACEI等大品种药品在国外分别是生物工程药物、心血管药物的领先治疗种类)、心脑血管市场(溶栓药物、心肌梗塞药物)。而胃肠道用药、血液系统用药、结核、肝炎等治疗类药物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代谢类药物(包括糖尿病用药)、癌症用药受到影响较小。这是由于治疗胃肠道药物中OTC比例较高,住院患者比例低;而血液系统用药、结核、肝炎等用药以及癌症用药品种受到冲击最轻。
在连续两年发展弱于整个医药行业后,2003年三季度中药类上市公司利润增长仍是最慢的一个子行业。在医院民营化的大趋势下,中药企业面临的机遇在于从细分治疗领域中找到突破口。
抗感染药物、大输液品种等对于床位依赖性较大、销售弹性逐渐减小的品种,预计受到的影响较小,药品通过民营医院销售渠道的分流速度会接近民营医院床位扩张的速度。
抗感染药物是化学制剂药物的最大类别,生产这些药物的公司主要有白云山、丽珠集团、华北制药、鲁抗医药等。由于受到原材料价格上升与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重制约,这几年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但随着市场秩序逐步规范,竞争从营销手段上升到技术、规模等层面以后,这4家龙头企业的优势将得以发挥。而在国内300多家大输液生产企业中,只有21家大中型企业年产量超过5000万瓶,且市场上的产品90%以上是玻璃瓶包装,软包装实际年产量不到2亿瓶。因此产业结构迫切需要调整,抗感染类大输液比例过高,而营养型、治疗型大输液比重偏小。
双鹤药业年生产大输液7亿瓶,占有全国17%的份额,在数量上是国内大输液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但是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双鹤药业2005年要想达到市场占有率50%的目标还有较大难度。华源集团的子公司长征富民公司是上海市场的主要大输液供应商,通化东宝早期斥资2亿多元从德国引进了高端NON-PVC大输液技术,他们的生产潜力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医疗市场的扩容与市场化将加快医药行业的集约化进程,从而对这些有竞争力的企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