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苗市场硝烟四起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1:49:36
一场世界范围内流行的SARS使预防SARS的疫苗研制工作成为科学家攻关的重点。世界各大制药企业也投入资金加入SARS疫苗的研制。一旦SARS疫苗研制成功,SARS将变得可防可控,人类也将不再惊恐。
休 闲 居 编辑
开发疫苗
有人认为,疫苗将成为21世纪生物药业的生力军。全球疫苗市场过去20年增长了10倍,是处方药市场增幅的2倍。2002年,世界疫苗产业大约有700亿元人民币左右的市场规模,比前一年的市场需求增长了近40%。
21世纪的医学模式从治疗疾病转向以预防疾病为主,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疫苗免疫是最经济、有效、安全和方便的疾病预防方式。统计数字表明,每年有近600万人的生命因疫苗而获救。其经济性表现在利用疫苗预防麻疹的成本效益比为1:12,即每投入1元用于疫苗接种可为国家和个人节省12元。其有效性表现在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后,老年人肺炎和呼吸道疾病的住院率分别下降了39%和32%,而老年人死亡率下降了50%左右。
在9?11恐怖袭击和东海岸炭疽热袭击后,美国政府期望生物技术专家开发疫苗和抗生素。新的传染病的出现及老的传染病死灰复燃,也使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工作再次推到历史前台。近30年来全球出现新传染病约40种,加上重又流行的,共约60种。目前艾滋病疫苗的研制一直是科学家们希望防止其进一步泛滥的突破口,
谁有优势
国内企业主要负担“计划免疫疫苗”市场,如天坛生物用70%的生产能力生产计划免疫疫苗,效益仅占10%~20%,用剩下30%的生产能力生产有价疫苗,参与市场竞争,结果造成企业的总体效益低下。国内有价疫苗市场也以国内企业为主,国内企业年销售额5.6亿元,国外企业1~2亿元。由于国内企业疫苗的价格普遍较国外企业低,故其在销售数量上国内企业比国外企业多。
目前,国内多数疫苗生产企业规模不大。全国虽有20多家疫苗生产企业,但是只有2-3家年销售额在亿元以上,如长春长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截至目前为止,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的国外制药企业包括葛兰素史克、安迈特、默克。另外,于2003年5月19日宣布合并的世界第五大疫苗提供商美国凯龙和第六大疫苗提供商PowderJect制药,也将启动中国市场。
国外制药企业主要在中国的有价疫苗市场,其未涉足计划内疫苗市场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主观上,不愿意介入,因计划内疫苗国家实行最高零售限价,利润空间小;第二,客观上,成本高,不允许其介入。国外制药企业的疫苗主要在国外生产,在中国分装,故其成本远高于国内企业。但是如其疫苗实现生产本土化,生产成本会大幅下降,将给国内制药企业带来强有力的竞争。
目前,国外制药企业与国内企业竞争不具优势,主要表现在:1、价格不具优势(见图1)。2、技术不具优势。国内疫苗的生产技术及质量与国外企业相差无几。3、人群差异。由于种族、生活环境等的差异,国外产品进入中国需重新进行临床试验,从而增加了其产品的最终成本。
蓄势待发
中国疫苗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但潜力巨大,市场增长率将达到15%,高于全球10%的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
1、市场需求大。中国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每年1500万新生儿是计划免疫的接种对象,同时人口老龄化也使老年人对疫苗的需求增加。
2、政策支持。《医药“十五”规划》中明确今后5年的发展重点之一是开发预防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疾病的新型疫苗。另外,《医药行业近期发展导向》中也明确了要加快计划免疫产品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如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麻疹疫苗等。发展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新型疫苗,如适用于全人群的流感病毒疫苗、多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痢疾疫苗、肿瘤疫苗、艾滋病疫苗等。自2001年起,国家财政对公共卫生投入在上年增长加40%的基础上再增20%,在资金投入上对疫苗行业也有所倾斜。
3、消费结构的改变使疫苗市场扩大。疫苗的购买权力将逐步由省市级防疫站下放到县级防疫站。疫苗的使用将由现在的卫生防疫系统扩大到防疫和医院系统。产品不再依赖国家统一和定点采购,而是直接销往最终客户。(中国经济时报)
(转摘自“中国医药经济信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