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推进非公有制医药经济发展的实践与启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0:03:33
四川省在最近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表彰73名优秀民营企业家,其中有10名企业家涉足医药产业,占到13.7%,说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看好四川省医药产业发展潜力。完全可以肯定,随着市场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科学的产业政策的出台和有一个透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四川省民营医药企业定会不断发展,医药产业在四川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会更加突出和重要。 一、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已成为四川医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1、非公有制医药企业的数量和总量迅速增大,并已占据主导地位。四川是天然药物资源大省,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基地。改革开发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省医药产业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现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处于相对优势地位,据医药行业统计年报显示,2002年,全省医药工业完成增加值43.1亿元,比2000年增长30.6%,在全国医药行业排序居第7位;实现销售收入89.9亿元,比2000年增长24%,在全国医药行业排序居第8位。非公有制企业是医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在全省29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成份为主的股份制企业、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就有近200家,约占70%。2002年年报统计汇总的152家企业中,非公有制企业有114家,占75%,比上年高出4.4个百分点;年末总资产达116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70%份额,比上年增长1.3个百分点;其中拥有固定资产31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到非公有制企业的14.9%,比上年增加2.5个百分点,总资产达24亿元,占非公有制企业的20.7%,占全省医药工业的14.5%。 2、非公有制医药企业是发展医药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据年报统计,2002年,该省非公有制医药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5.1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72.4%,完成工业增加值32.8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76.6%,实现利润6.7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70.1%。 3、非公有制医药企业是优化市场配置,进行结构调整的主要动力。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政府在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进行组织结构、产权结构调整来看,非公有制企业始终是市场最活跃的因素。近两年该省医药行业兼并重组的浪潮风起云涌。国嘉制药兼并郎中药业、金鼎药业被长沙九芝堂收购、升和制药控股泸州医学院制药厂、迪康药业并购重庆和平大药房和控股成商集团等等,不仅盘活了国有资产,达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利用,同时,使企业迅速的做大做强,增强了市场竞争能力。 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一业为产,多元化发展的大集团格局,正在该省企业中酝酿、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 二、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行业集中度低。有条件做大做强的企业目前仍只是少数。2002年年报显示,114家非公有制企业中,中小型企业多达98家,占到非公有制企业的86%,其中小型企业65家,占到了57%。这种状况极不利于我国已经加入WTO后的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 2、企业技术水平低,研究能力有限。据年报统计,2002年,该省非公有制医药企业管理费用中用于研发的费用不足8000万元,仅占销售额1.23%,比全省医药工业还低0.15个百分点。将来如果出现生产规模更大、成本更低或者产品更好的国外企业争抢同一市场,非公有制企业没有相应的技术水平肯定会束手就擒。 3、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匮乏。由于融资渠道不畅,政府投入不足,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导致多数企业从技术研究,产品开发、GMP改造均难以顺利完成,不少企业无力达到GMP认证要求,部分企业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4、国际化程度低,产品出口少。2002年,年报统计的该省非公有制医药企业自营出口交货值不足1个亿,仅占销售产值1.6%,比全省医药工业低1.6个百分点,特别是中药企业产品出口规模小,增长缓慢,与重要行业的快速发展不相称。 5、产品档次低,结构不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调查发现,不少非公有制医药企业的中药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化学药品90%为仿制药品,且企业重复生产过多、过滥。如果在产品质量或品种方面不做进一步改革,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将会很难有进一步地发展。 三、加快发展非公有制医药工业企业的几点建议: 1、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组建大型企业集团; 2、要为非公有制医药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渠道; 3、提高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是非公有制经济应对市场竞争的根本保障; 4、加快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维护企业利益; 5、政府要加大对非公有制医药企业的扶持力度。(转摘自“中国金药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