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成为新药大国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29 23:44:25
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IFPMA)《鼓励中国新药研发》的专题研究报告指出,只要战略调整得当,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新药研发大国。 这份报告的负责人是国际制药企业协会联合会前任经济政策总监、现任世界非处方药(OTC)工业协会总监--戴维?韦伯博士(DAVID E.WEBBER)。 韦伯对众多国家制药业的政府战略、企业现状、基础设施、市场前景、人才资源进行了研究,认为新药研发核心国家的确立与各国经济实力成正比,政府战略和企业选择也同样重要。 20世纪80年代,经济实力雄厚的瑞士、美国、日本等19个国家处于全球新药研发核心圈;80-90年代,冰岛、爱尔兰等国加入这一核心圈;90年代末以来,中国、印度等国已显示出加入这一核心圈的实力。 “政府重视程度”、“知识产权保护”、“基础设施”、“现有产业”、“人力资源”是影响新药研发绝对必要的因素,中国在这5个因素评估中,前三项得分超过4分,后两项得分超过3分,是最适合参与全球药物创新的国家。 困扰各国的新药研发技术难题也为中国“新药大国”创造了条件。这些技术难题是:研究人员短缺;研究思路相对变小;许多疾病缺乏有效药物,不少药物只能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无法针对潜在的病因对症下药;新的感染性疾病不断出现,传统疾病也需要重新定义;耐药性问题也让习惯于通过病毒机理来思考问题的研究人员煞费苦心。 韦伯认为,自成一体的中医理论讲究对临床疾病的养护,以毒攻毒、相生相克的治病理念,完全不同于西方惯有的生物学、分子学、病毒学思维。他说:“这种独特的传统医学有可能推动中国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新基地--关键在于如何沟通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走正确的市场化发展道路。” 然而,对于习惯从事仿制性药物生产的中国而言,制定符合市场规律的发展战略,鼓励企业进行新药研发,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韦伯认为,由于国家人口众多,为了解决大多数人求医问药难题,中国政府和企业侧重于非专利性仿制药物的生产,尽管药品产量增加,利润却不到新药的1/10。 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的总裁刘贞贤说:“中国企业投入研发的经费仅仅是企业整体资金投入的1-2%,国际上成熟的制药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占全部投入的15%以上,这保证了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源源问世,利润也就滚滚而来。” 令人担心的问题还有,即使中国政府启动了鼓励新药研发的政策,企业能否摆脱仿制药生产的惯性思维和现实利益的诱惑:中国在推行全球GMP标准的仿制药中处于领先地位;仿制药的许多市场需求在中国尚未得到满足;各国保有知识产权的大量药品专利权在2003-2010年将到期,越来越多的全球性制药公司将把仿制药基地和生产线搬迁到中国。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政府已经出台了鼓励新药研发的政策,不少企业和科研机构也在寻求新的突破。目前,中国科学院和Bayer公司、中国国家人类基因组中心和Roche公司、上海药物研究所和Glaxo Smithkline公司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研究合作关系,在治疗中国地方性疾病药物、生物制药研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未经许可,不但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