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容应对小虫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2-26 10:01:30
□咬伤相同毒不同
●桑毛虫在桑树、果树上均可见到,其身上的毒毛可达百万根。当毒毛刺入皮肤或随风飘到人的身上时,可以引起桑毛虫皮炎,表现为皮肤水肿性丘疹或风团,皮疹中心的黑点或水疱即为
毒毛刺入处,患者自觉剧痒或刺痛。
休 闲居 编 辑
●松毛虫一般在马尾松上,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身上的毒毛也有上万根。人接触毒毛数分钟至2天,皮肤会出现密集成片的水肿性红斑和丘疹,有剧烈的瘙痒和烧灼感。
●白蛉叮咬皮肤时会有刺痒或刺痛,继而出现白色水肿性丘疹和水疱。
●虻俗称牛虻,叮人时皮肤很痛,会出血。继而产生红斑丘疹和风团,又痒又痛。
●隐翅虫是会飞的小甲虫,在户外夜间灯光下活动较多,与人接触后能分泌一种强酸性的毒素,引起成片性密集的丘疹、水疱和红斑,呈条索状分布在被叮咬处,如面颈部。患者有强烈的瘙痒感、烧灼感和刺痛感。
●硬蜱叮人往往吸附在皮肤上吸血,叮过的皮肤会出现水肿性的丘疹和结节,有时还会破溃。
●蜂蜇人时,其毒刺分泌的毒液会引起人即刻性发生过敏反应,皮肤出现大面积红肿和痒痛。人被群蜂攻击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蜈蚣俗称百足,主要见于长江以南,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蜇伤部位往往有两个小出血点,周围皮肤红肿,剧痒剧痛,可以伴发淋巴结炎、发热、头痛、恶心,甚至有生命危险。
●蝎子一般在夜间活动,栖息于阴暗的缝隙中,有时会藏匿于鞋子和折叠的衣物中,蜇人后产生的溶血性毒素主要作用于皮肤局部,引起红肿和水疱,局部皮肤有剧烈的痛感或麻木感。
□毒虫咬伤自救法
●被桑毛虫、松毛虫、刺毛虫、蚊子、白蛉、虻、蠓、臭虫、隐翅虫等伤害后,可以在受伤局部皮肤上涂抹清凉止痒剂、皮质激素制剂,如皮炎平、无极膏、肤轻松等。痒痛剧烈者,可口服扑尔敏、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织胺药物1~2片/次,每日2~3次;或强的松15~30mg,一次顿服,连续2~3天。出现糜烂渗液者,可做局部冷湿敷,并涂抹一些氧化锌油等。当硬蜱叮咬皮肤时,不要强行拔除,以免其吸器断在皮肤内。可以涂煤油或点蚊香驱赶硬蜱,如有镊子,也可夹
住蜱的前端,轻轻上提,去蜱后可以用麻药局部封闭,痒痛明显时,可用抗组织胺药和皮质激素。
●被飞蚁、蜂、蜈蚣、毒蜘蛛蜇伤,早期可在局部外涂3%~10%的氨水或5%碳酸氢钠水中和毒液,还可外涂止痒剂和皮质激素制剂。疼痛剧烈的可用麻药局部封闭。中毒症状明显者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在蜇伤部位的近端绑扎止血带,并尽快送医院抢救。
●被蝎子咬伤后应立即冰敷,并绑止血带,或用拔火罐,以尽量吸出毒液,外敷蛇药或如意金黄散。症状较重的,可同时用抗组织胺药物和皮质激素。
●被蚂蟥吸附住皮肤时,不要用力撕拉,可用指甲或镊子夹住其身体,或用火烧其尾部,使其脱落。然后外涂碘酒消毒即可。
●对毒蛇咬伤者,应立即绑扎止血带并冰敷,每隔30分钟放松止血带一次,伤口做十字切开,进行冲洗和吸毒,上蛇药,然后急送医院抢救。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