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氟达拉宾治疗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疗效及预后因素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9-12 03:37:48
(Blood, 1 July 2001, Vol.98, No.1, pp.41-48)
目前有关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的报道均来源于回顾性或单个机构对病人治疗的资料。为此,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细胞生理学及免疫学实验室的Madhav V. Dhodapkar博士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前瞻性观察性多中心临床试验。休 闲 居编 辑
在1992年至1998年间,有231例WM病人登记进入了该项研究,其中182例出现临床症状或病情进展的患者接受了4~8个周期的嘌呤核苷类似物——氟达拉宾的治疗(FAMP; 30 mg/m2/天,共5天,每28天为一个周期)。
据研究人员在7月1日出版的《血液》杂志上报道,出现症状时血清2-微球蛋白(2M)的水平低于3mg/L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至少在120g/L(12g/dL)以上预示需要治疗的可能性较低。FAMP治疗的总有效率是36% (95%可信区间为29%-44%),完全缓解率为2%。与年轻患者相比,年龄在70岁以上的患者有效率显著下降(优势比为0.34; P=0.004)。
研究人员通过多变量分析发现,血清2M的水平在3mg/L以上、血红蛋白的水平低于120 g/L以及血清IgM的水平低于40g/L(4g/dL)是对生存非常不利的预后因素。
Dhodapkar博士等利用这些变量开发了一种简便的WM分期系统,并由此确定出4种不同亚类病人的估计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64%、53%和22%,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3%、55%、33%和12%。
研究人员总结道,WM的预后可有显著不同,血清2M是一项有关治疗需要和生存的主要预后因素。FAMP具有抗WM的活性。Dhodapkar博士还称,这一分期系统可能为以危险性为基础的WM治疗方法提供指导。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