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脾气--被点燃的怒火(图)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2-10 21:19:38
在现实生活,每一个父母都会被孩子的错误行为一点点地点燃起怒火,说出一些不过脑子的话,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休闲 居 编 辑
(父亲一边手拿小木棍敲打着柜子,一边喝斥儿子。儿子在一边低头不语。)
一天晚饭后,我去强强家送东西,可还没进屋就听见,强强妈妈悠长的叹息声,其中还不时掺杂着父亲的训斥、责骂声和噼哩啪啦的棒子敲击声。
看来,儿子的好朋友强强不听话,又挨打了。
我紧走几步,一边敲门,一边想:“这是干什么呀?强强是个好孩子,连续两年都是三好学生,可就是和父亲水火不相容。”
我刚一跨进强强家的大门,就看见他爸爸手中拿着一根细木棒,气得面红耳赤地站在那里直喘粗气。
一看到我,他就迫不及待地说:“强强这孩子脾气太大了,只要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大发脾气,简直就像是一头犟牛。”
“刚才他一边看电视,一边写作业,我看不下去,就把电视关了,没想到,他却大发脾气,还故意把铅笔屑撒了一地。”
“我真得好好收拾收拾他,要不以后可怎么得了!”
说着,他又一次将木棍敲打在身旁的柜子上,发出一阵让人揪心的怦怦声。
英新提示: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父亲的暴脾气“遗传”给强强。父子二人发起脾气来惊人地相似。
听着强强妈妈一声高过一声的叹息,看着强强爸爸涨红的脸,我仿佛看到了他们疲惫不堪的样子。于是,就赶紧安慰他们。
“我了解你们的感受,我也发现我们家里面那个体贴、可爱、温顺的孩子,仿佛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一个不讨人喜欢、自私、霸道的陌生人。为此,我经常困惑地反复问自己‘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孩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还在不住地反省着我和儿子之间的问题。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老师要求学生提前复习,一开学就要进行语文小测验。为此,我特意找了半天的时间帮助他复习。
平时豆豆是个还算听,而且学习也比较自觉的的孩子。可这次复习却着实让我吓了一跳,新学的生字有一大半写错了。
看着他错字连篇,我的火气一下子就蹿上来了,暴跳如雷般地大声地呵斥起来。
英新提示: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父母就会生气。
“上课的时候你都干什么去了?”
“你给我冲墙站着,好好反省一下!”
尽管儿子已经被迫面壁思过,但我仍然感到自己胸中的怒火正在燃烧。于是,一连串不过脑子的话脱口而出。
“你这是怎么学的?”
“这么简单的字都不会,你脑子都干什么去了?”
“你太让我失望了!”
“今天写不对,就别想要睡觉!”
……
晚上,孩子睡着了,我坐在床边看着儿子熟睡的样子,我真有些后悔,不该跟儿子发那么大火。
英新提示:父母生气时,口不择言,说出的话和做出的事常常令自己内疚、心疼,后悔不已。
其实我也知道,发火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糕。但是当孩子做出某些很糟糕的表现时,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相反,会被孩子的错误行动一点点地点燃起怒火,直至喷薄而出。
仔细一想,我才发现,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出现了错误行为,就希望孩子马上改正。如果不马上改正,甚至反复出现,我们就会认为孩子是在成心捣乱的。于是,很快就形成了针尖对麦芒的局势,紧张气氛顿时在我们中间弥漫开来。
第二天,也就是“十一”长假的最后一天。
经过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再次复习,儿子的生字总算勉强过关了。
一放下笔,儿子就问我:“妈妈,我能下楼和小雪玩会儿吗?”
我依然绷着脸,点了点头。
“我想起自行车行吗?”
“可以,但不能上大马路。”
“我知道了。”
儿子爽快地答应了一声,就往楼下跑去。
大约过了20分钟,我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走下楼来,却发现儿子和小雪都不在他们平时玩耍的地方,回头看看楼道里,儿子的自行车也不在那里,这下我简直快要急疯了。
拿出自己吃奶的劲,以最快的速度冲到了马路上。
果然不出我所料,儿子正跌跌撞撞地在马路上开心地骑着他那辆自行车。然而,更让我揪心的是,他身后竟然还带着楼上的小雪。
我一个箭步冲上前去,双手牢牢地握住了自行车的龙头,顾不得把气喘匀,久劈头盖脸地嚷起来。
“我说过没说过,小孩子不许自己骑车上街?”
“你下楼时怎么答应妈妈的?”
“你一个人疯还不够,还要拉上小雪。你胆子也太大了!”
“就你有本事!逞什么能呀!”
……
英新提示: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父母觉得受到伤害和生气,对孩子大加指责。
喊声中,路人纷纷侧目。
这时,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两个小家伙被我骂得狗血喷头。可嘴上依然不服气。
“这不是挺好的吗?”
“干什么大惊小怪的!”
一听这话,我更来气了。一阵更猛烈的炮火呼啸而出。随后,两个人像落水狗一样被我带回了家。
就这样,我的“十一”长假在愤怒中划上了句号。
(妈妈双手牢牢地握住了自行车的龙头,冲骑车带着小雪在马路上乱跑的儿子大叫:“你一个人疯还不够,还要拉上小雪。你胆子也太大了!就你有本事!逞什么能呀!” 喊声中,路人纷纷侧目。两个小家伙却不服气。“这不是挺好的吗?干什么大惊小怪的!”)
豆豆妈妈学习心得:
没有父母不对孩子发脾气的,而且,生气的情绪很正常,也都有理由,归结起来,就是“孩子不听话”。
当我们探讨父母生气的原因时,绝大多数父母都在指责孩子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很少想到自己之所以会生气,是源于自己内在的负性想法,不幸事件、应该/必须、无法/不能、自责/内疚等四个原因直接导致父母生气。
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价值系统和由此产生的期望和标准,父母也不例外。当孩子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时,我们通常觉得受了伤害或生气,当我们自己没有依照此标准行事时,就会产生罪恶感。由于自动化思考,这些想法被忽视了,表面看起来,是孩子的行为导致父母生气,其实生气的直接原因是自己内在的想法。
我们从未想过两个问题:一是,情绪的权力在自己,包括决定自己是否生气;二是,生气的直接原因是以上不合理的想法。合理的想法是,孩子在成长中,错误在所难免,这没有什么大不了,我不必非得如此,我可以接受,我也不必自责(针对以上四个不合理的想法)。
星期三刚好是豆豆上奥数班的日子,五点半儿子才放学回家。他慢吞吞地打开书包,开始做作业。我在厨房忙碌地准备着全家人的晚餐。
“豆豆——,吃饭了。”
我在厨房高兴地招呼着儿子吃饭。可半天也没听见回音。
我走出厨房,来到儿子的房间,又一次叫他。
“豆豆,吃饭了。”
儿子仍然趴在桌子上,像没听见一样。
我又一次轻轻地走到儿子身边,尽量用平稳的语气叫着儿子。
“豆豆,吃饭了。”
儿子却依然是连头都没有抬,根本不理我。
我有些着急了。要是在以前,我一定会跳起来了,大声地训斥儿子:“你这是故意要惹我生气,对不对?!”
如果儿子不顶嘴还好,要是他再狡辩,那一场战争就会在瞬间爆发。
但是,今天我已经学了几招。
“难道儿子是想引起我的注意吗?”我在心中盘问着自己。
“忽视它。”我想起了英新教给我们的解决办法。
于是,我装作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的样子,转身离开了儿子的房间,去招呼家里其他人吃饭。
婆婆坐在饭桌边问我:“豆豆妈,豆豆怎么不来吃饭呀?叫他了吗?”
我点了点头,故意把声音抬高了一点儿说:“咱们先吃吧,豆豆还不想吃呢。”
过了大约2分钟,儿子懒懒地走进厨房,故意将桌椅弄出一些声响,见我依然不理会他。就坐在餐桌边上,玩着碗筷,却始终不肯吃饭。
我知道,这又是他的一招,想考验我的耐心。
我不禁在心中暗笑,“好小子,你竟跟我耍花招。看我的,保管见招拆招!”一想到此,我连头都没抬,只管埋头吃饭,根本不把他的一举一动放在眼里。这下他可有些沉不住气了。
“妈妈,其实你第一次叫我吃饭,我就听见了。”
儿子边说边观察我的脸色。
“那你怎么不回答呢?”我不动声色地问道。
“不想回答呗。”
看他说话时微微向上扬起的下巴,和那种特有的有些得意的表情,我就知道他是在故意找茬。
我的怒火“腾”地一下就蹿了起来。
这时,公公、婆婆也紧张地看着我,担心一场家庭战争即将爆发。
“争取权利。争取权利。”我自己在心里不断地提醒着自己。什么话都没有说。我转身离开厨房,走进卫生间,稍微用冷水冲了冲脸,平息了一下怒气,返身,又走回厨房,继续吃饭,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英新提示:豆豆妈妈了解孩子的行为目的后,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忽视不理,以出乎孩子预期的行为反应。
家里所有的人都有些吃惊。
婆婆问我:“豆豆妈妈,你没事吧?”
我笑着回答:“怎么了?没什么事儿呀。妈,今天我做的饭还挺好吃的吧。”
公公、婆婆、老公赶紧纷纷点头说:“是呀。是呀。”
“今天似乎格外好吃。”
我故意和他们高兴地聊着别的事情,刻意地没有理会儿子。但从余光中,我看到儿子的脸上充满了不解和惊诧。
我发自内心地笑了,我真想蹦起来高声唱歌,我成功了,我的怒火没有被点燃。
晚上,儿子上床睡觉了,我又一次想起几天前的那件事。
尽管当时我觉得自己做得很对,是我救了两个孩子。但是,不知为什么很快我的心中就像猫抓一样难受。
我在心中质问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我的担心呢?
第二天放学后,我主动和儿子打着招呼。
“豆豆,你回来了,饿不饿?”
儿子看了我一眼,没有说话,摇了摇头直接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这时,我主动提出和儿子做他最喜欢的古诗接龙游戏。其中有好几句我都背错了,让耳聪目明的儿子抓了个正着。
能指点妈妈的错误,儿子很开心。
看着儿子开心的样子,我知道是时候了。
“豆豆,”我坐在儿子身边,认真而严肃地对儿子说:“妈妈想和你谈一谈。”
儿子懂事地点了点头。
我随手拿起一个苹果,边削边对儿子说:“你还记得上次骑自行车的事吗?”
一听说自行车,儿子以为又要挨批了,就十分警觉地看着我。
我向他笑笑,说:“别紧张,妈妈今天是向你道歉的。”
“道歉?”
儿子满脸疑惑地望着我。
“是的!”
我的话显然让儿子吃了一惊,他抬起头疑惑地看着我。
我知道,家长向孩子道歉是很难的,我一定要迈出这第一步。
“豆豆,对不起!妈妈上次不该发那么大脾气。妈妈向你道歉。”
道歉的话终于冲口而出,我觉得浑身顿时轻松了。
英新提示:妈妈向孩子道歉并不容易,祝贺你,豆豆妈妈!
儿子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他不敢相信地呆坐在那里,过了一会儿才如梦初醒。他认真的对我说:“我只是觉得好玩,就把什么都忘了。”
“妈妈,今天没有别的意思,只想告诉你,你还是个孩子,自己一个人骑车上街,妈妈很担心!”
“不仅怕你受伤,更怕你出什么意外。”
“你要记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出现什么危险,你就很可能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了。”
英新提示:用“我的信息”告诉孩子妈妈的感受,相信孩子也有体谅他人的能力。
儿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妈,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单独在马路上骑车了!”
听了这话,我心中一直悬在半空的巨石才终于放下,不由得脸上露出了一抹浅浅的微笑。
随后,我伸出了一个小指头,边向他示意拉钩,边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儿子也心领神会地将自己的小指头,和我的小指头紧紧地勾在了一起。刹那间,一股暖流从儿子的小手指出发,传遍了我的全身,顿时感觉温暖了许多。
经过“十一”七天长假的休整,大家都像变了个人似的,个个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可磊磊妈妈的脸上却没有半点喜悦,相反,眉头都拧成了一个疙瘩。
一看她的表情,我就知道这个假期一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儿。
原来,“十一”的时候,磊磊妈妈带儿子去朋友家玩。朋友的儿子比磊磊大几岁,因此,磊磊总喜欢叫他小哥哥。
到了小哥哥家,小哥哥正在专心致志地做一个模型。
磊磊只好一个人在一边东看看,西瞧瞧,左摸摸,右捅捅。时间一长他便觉得很无聊。
“小哥哥,我能玩你的电脑吗?”
小哥哥怕他把自己的电脑弄坏了,但又不好直说,就假装没听见,一个人继续做模型。
磊磊又耐着性子等了一会儿,可依然不见有任何改观。这时,磊磊再也按捺不住胸中的怒火,开始大发脾气。
刚开始的一些举动,还能让妈妈接受和忍受。可是,到了后来,他却变本加厉,竟然把小哥哥的模型书给撕得粉碎。
英新提示:面对小哥哥的忽视,磊磊特别生气,不知道如何排解愤怒的情绪,采取破坏性行为。
一看到儿子这出其不意的举动,磊磊妈妈再也忍不住了。
她藤地一下站了起来,转身就要离去。
她知道,此时,她必须离开朋友家。因为,她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可没想到,儿子死活都不走,还大声哭喊着要接着在小哥哥家玩。
就这样,她的怒火被一点点地点燃,直至爆发。
她开始大声地训斥起儿子,并死托活拽地把儿子拉出了小哥哥的家,独自一个人上了车。
英新提示:情绪可以传染,妈妈也被激怒,导致怒火爆发,进而采取行动。磊磊的情绪失控与妈妈如出一辙。
磊磊可能是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平时一向坐在副驾驶的他,这回没有吱声就坐在了后坐上。
要在以前,磊磊妈妈一定是一上车就开始教育儿子。但是,这回她强忍着没有说话。
她意识到她已经在朋友家发了火,现在,再接着唠唠叨叨地教育儿子肯定是没有用处的。
英新提示:磊磊妈妈意识到,生气和唠叨于教育儿子无益,理智应对才是上策。
一路上磊磊妈妈都特别的沉默,她把车径直开到了商场。
磊磊一眼看见商场,感到特别的差异,也特别的高兴。
他天真地问:“妈妈,你要带我逛商场吗?”
一边问,磊磊一边在心中盘算着:“自己都犯错误了,怎么妈妈还会带我逛商场买东西?”
磊磊妈妈没有回答儿子的问话,径直走进了商场。
磊磊有点惭愧地低着头,一直默默地跟着。
磊磊妈妈头也不回地走到卖书的货架前,她俯下身,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地对儿子说:“你把小哥哥的书撕了,妈妈得赔给人家。”
磊磊知错地点了点头。
“只有你认识小哥哥的书,你自己去找。”
磊磊默默地在一排排高大的书架中穿行。终于眼前一亮,他不禁大声地喊起来:“妈妈,妈妈,我找到了!”
他们买了书,又开车准备给小哥哥送去。
在回小哥哥家的路上,磊磊又像平时一样坐在了副驾驶的位置。
他看到车上放着妈妈以前给他买的小卡片,就拿起来玩。
这时,妈妈对他说:“那些小卡片是妈妈因为你表现好才给你买的,今天你犯错误了,所以不能玩了。”
听了妈妈的话,磊磊一下子就把手缩了回来。
等到了小哥哥家,他主动向小哥哥道了歉:“小哥哥,对不起!你能原谅我吗?”说着把新买的模型书递给了小哥哥。
小哥哥一看新的模型书,原本还拉的老长的脸,一下子就变圆了。还有些不好意思地冲磊磊笑了笑。
这样,两个孩子又和好了,而且还在小哥哥家里玩了很长时间,玩得很开心。
英新提示:妈妈的理智应对使孩子情绪稳定,积极合作。
晚上,磊磊妈妈开车带着儿子回家。
儿子坐在她的身边,对她说:“妈妈,我以后要是表现好了,我还可以玩儿那些小卡片吗?”
磊磊妈妈点了点头,十分肯定地回答。
“可以!”
“妈妈把这些小卡片放在一个铁盒子里,要是你那天表现好了,就可以去铁盒子里挑一张你喜欢的卡片,怎么样?”
磊磊听后特别高兴,欢快地答应了。
更没想到的是,这几天磊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晚上去铁盒子里挑选他喜欢的小卡片。
英新点评:
“孩子,你错了!”“你让我失望!”“你让我不高兴”是父母在生气时最常说的话,也是孩子得到的最多信息。这个观念暗示孩子必须为父母的恶劣感觉负责,也同时衍生出,别人要为孩子的负性情绪负责。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父母生气时,对我发脾气,指责、批评我,甚至打骂我;那么,当我生气时,也可以责怪别人,向别人发脾气,对别人进行武力攻击。”
孩子是最好的观察家和模仿家,在父母的模范作用下,一个个暴脾气、攻击家诞生了。
豆豆妈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向孩子道歉;磊磊妈妈及时刹车,让自己的情绪稳定,都是使自己在理智区和孩子沟通。妈妈的示范作用将教会孩子体察、管理和运用自己的情绪。
让我们放下忧虑,允许孩子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孩子犯错误,正是我们教育的机会来了。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