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重的钢琴该不该搬回家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2-05 08:26:46
期盼是一种美好的等待。从宝贝凡凡呱呱坠地的那一瞬间,艺美的生活就填充了无数个美好的等待。期盼着凡凡的翻身,期盼着凡凡的走路,期盼着凡凡的咿呀学语……除此之外,艺美还有一种奢侈的想法:期盼凡凡能弹得一手好钢琴。
艺美和先生虽然都不是学音乐的,但对音乐很感兴趣。从凡凡一出生,他们就非常希望他将来能在音乐方面有所成就。为此,他们一直在留意相关信息。但艺美也知道,艺术是一种奢侈的爱好,不仅奢侈在要有充足的票子做后盾,要有充足的时间,更需要耐心和毅力。周围有许多小朋友上小学后就终止了练琴,这对艺美不是好消息。此外,艺美没有把握凡凡到底是不是那块“料”,能不能挺过那段枯燥无味的时间坚持下来,终能有所成。她迷惑了:“沉重”的钢琴,该不该搬回家?休闲 居 编辑
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才能。以音乐为例,并不只是具有音乐才能的孩子才可以学,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接触音乐的机会。在学前阶段,通过音乐这种工具,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能丰富孩子的生活。学哪一种才艺或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是不是健康、快乐,这也是他将来能不能发挥才能的关键。所以,父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来设想。
发现宝贝的音乐才能
教育学家研究证实,一些孩子在5岁时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敏感和强烈的好奇。这时候,父母应当及时捕捉住。
被称为“钢琴诗人”的肖邦,父母都是音乐爱好者。肖邦自幼就受双亲的影响,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开始,父母并不想让肖邦去学音乐。但看到小肖邦听不到音乐就哭,刚4岁就要姐姐教他钢琴,父母意识到这孩子有音乐的天赋。因此,在肖邦4岁时,父母就让他正式从师学习钢琴。小肖邦学得很快,很投入,成了一名音乐神童。19岁肖邦就创作了《钢琴协奏曲》而一鸣惊人。
倘若每一个做父母的都能像肖邦的父母那样,迅速及时捕捉住孩子的天赋,顺势引导,就能为孩子成才打开通道。
因此,做家长的要善于从孩子平时的语言、动作、眼神或所提出的问题中捕捉敏感区,以帮助孩子找到成才之路。
音乐才能强的孩子在唱歌时音阶很准,音色甜美无假声;平常喜欢听各种乐器演奏,并能通过音乐辨别出有哪几种乐器;日常生活中能对声响和音乐发表议论。
当你捕捉到孩子的才能,接下去就是如何设计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案,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天赋、爱好和主客观条件,不要“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要不顾条件是否可行,盲目地进行自我设计。
培养宝贝的音乐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天赋”与后天的培养和熏陶分不开。
研究证明,未出生的胎儿就有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当宝宝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要放悦耳的胎教音乐对孩子进行胎教。这样宝宝就会在音乐中快乐地成长,当他出生时当然分外可爱。但爸爸妈妈们千万别忘了,在宝宝出生以后也要让他多听音乐。
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如果听到在母胎中曾经听过的音乐,会有安静、愉快的表现。从宝宝出生到3—4个月时,是一个可利用的重要时期。如果在这时期内让孩子继续听胎教音乐,可以逐渐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孩子感受音乐的能力。不然的话,胎教期间宝宝好不容易形成的对音乐的感受就可能会失去,那爸爸妈妈们就白费力气了。
真正对音乐的学习离不开音乐能力的发展。那么,孩子的音乐能力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就开始喜欢节奏明快的音乐,三岁左右能随着音乐节拍有节奏地拍手、走路、蹦跳,可以唱简单的幼儿歌曲,四到五岁的幼儿就能较准确地把握节拍来唱歌,六岁以后,音乐能力更是有了显著提高,通过训练,孩子能从合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能参加合唱和重唱等。
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三岁左右开始比较好。但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用科学的训练方法,最好让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做启蒙老师;二是要根据孩子自己的兴趣而定,如果孩子实在对音乐不感兴趣,最好不要强求。
父母在决定之前,不妨先听听孩子的意见,尊重他的选择。如果要学,一定要仔细观察,再选择一种比较适合孩子性情及兴趣的才艺。千万不要让他一下子接触太多,或强迫他学习没有兴趣的东西,破坏了他以后学习的信心和欲望。
小建议
学龄前是孩子学习乐器的敏感期,年幼的孩子一般都喜欢音乐,爱唱歌,爱听乐曲,也爱玩弄乐器。这个时期的孩子无忧无虑,学习上也没什么负担,对音乐的接受力强,有条件的家庭,不妨让孩子学习一种乐器。
1、要物色一个好教师。
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教师的时候,非常关心教师的专业水准。这当然没有错误,然而家长更应了解教师是否懂儿童心理,是否关心儿童。有一些教师专业水平不错,但缺乏教小孩子学琴的经验,不太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教琴时操之过急,不够耐心,这容易发生冲突,教学效果不太好。如果教师功底扎实,有比较丰富的教儿童学琴的经验,那是不是科班出身就不是第一位需要考虑的了。有些孩子学琴半途而废,与择师不当有关。
2、家庭成员对孩子学习乐器要有一致的态度。
让孩子学习乐器,目的是让孩子从小就能手、脑并用,促进孩子的发展,陶冶孩子的性情,而不是要培养什么“家”。但是学琴以后,家长必须要求孩子坚持天天练琴,而起步阶段的曲子一般都比较简单,谈不上好听不好听,主要是为了让孩子练习指法,熟悉键盘,认识五线谱,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比较枯燥,天天让他坚持练习,确实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如果家里有人觉得太难为孩子了,想打退堂鼓,那孩子肯定是坚持不下来。所以,家庭成员一定要有一致的态度。许多成功者,正是父母坚持培养的结果。半途而废,不仅前功尽弃,而且还会使孩子养成许多不好的习惯。
亲近艺术的理由在于热爱,而不在于它能够使人出人头地。如果孩子确实有这份才能、对音乐有着无法遏制的热爱,那么无论家庭条件如何,竭尽全力为其才能铺路,是值得的,甚至是必要的。但是,为谋求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学习艺术,只会远离艺术。为了最终数着大把的美元而逼迫孩子去学琴,是侮辱了孩子,也侮辱了音乐。
高寿岩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