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情绪调适的三个误区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9-18 03:55:02
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保证,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持久动力,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良好情绪的标准主要有:情绪反应是由一定原因引起的;对自身的情绪变化有良好的自知和自控;情绪反应适度;主导心境乐观向上、稳定持久,保持心情愉快。
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的道路上,不顺心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这些事情都可能产生苦恼、焦虑、愤怒、恐惧、悲观等不良情绪。现代都市中,拥有这些不良情绪的人群比比皆是。人们要善于调适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拥有健康的身心,从而实现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在调适情绪时,要走出三个误区。
误区一:情绪调适就是让人时时“快乐”
如今,“快乐生活每一天”、“祝你天天开心”成为让人们最贴心的祝福。但是,现实生活中,仅仅有“快乐”这种情绪体验是不够的。人们更不能为刻意体验快乐而去回避矛盾、逃避困难。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在生活中的情绪体验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从体验的强弱程度上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这里的“快乐”和“开心”指的是心境。一个情绪健康的人,他的主导心境应该是乐观向上的。由于情绪具有两极性的特点,当人感觉不知道怎么放松时,不妨再攥紧拳头继续紧张一下,在紧张不下去时,往回松的一瞬间体验的就是放松。
误区二:情绪调适仅仅是方法问题
在情绪调适的问题上,人们往往只关注如自我激励、咨询、暗示、宣泄等调适的具体方法。其实,情绪调适的根本问题是形成正确的认知、养成快乐的习惯。因此,人们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明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不去追求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承认自己的不足,不竭力掩饰自己而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过分敏感别人的评价。这样才能减少因目标受阻而体验消极情绪的可能,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出现的不良情绪体验是因何原因引起的,才能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处理事物而不会体验过分紧张。
误区三:情绪调适仅仅是成人的事
人们对成年人的情绪不良往往能够理解,但是对于儿童出现的情绪问题却不能理解,我们常常听到成年人对儿童说“小小年纪,烦什么烦”,就是这个误区的体现。但根据心理学的推断,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一生的心理影响更大,情绪也是如此。成年人的情绪问题的产生往往可以追溯到童年的经历。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儿童发展中出现的情绪问题,重视儿童的情绪调适,让儿童积累丰富的情绪体验,引导儿童合理地呈现情绪反应,从而养成良好的情绪调适习惯。
总而言之,情绪调适反映出人的智慧和习惯,与人的精神意志和道德水平,与人的童年经历是紧密相关的。走出情绪调适的三个误区,会使我们拥有持久的健康情绪。
(转载自《北京青年报》)
≡ 查看、发表评论 ≡